滩声依旧水溶溶,岸影参差对梵宫。
楚树七回凋旧叶,江人两至宿秋风。
蟾蜍竹老摇疏白,菡萏池乾落碎红。
多病支郎念行止,晚年生计转如蓬。
滩声依旧水溶溶,岸影参差对梵宫。
楚树七回凋旧叶,江人两至宿秋风。
蟾蜍竹老摇疏白,菡萏池乾落碎红。
多病支郎念行止,晚年生计转如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水边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晚年生活的感慨。首句“滩声依旧水溶溶”以流水的声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时间静止、空间连绵的氛围。
接着,“岸影参差对梵宫”通过岸边树木投射在水中的参差不齐的影子,与对面的梵宫(佛教寺庙)相呼应,展现了诗人眼中的一片静谧与神圣。
第三句“楚树七回凋旧叶”描绘出季节更迭、生命循环的景象,而“江人两至宿秋风”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反复,诗人作为江边行者,两次途径此地,感受到秋风的萧瑟。
第四句“蟾蜍竹老摇疏白,菡萏池乾落碎红”通过对蟾蜍(一种水生动物)在古老竹丛中摇曳,以及菡萏(莲藕的一种)在干涸的池塘边落下散碎的红色花瓣,诗人捕捉了生命力与衰败共存的画面。
最后,“多病支郎念行止,晚年生计转如蓬”则流露出诗人的身心状态和对未来规划的思考。诗人因疾病频发而不得不停下脚步,对于晚年生活的安排充满了无奈和困惑,如同蓬草般飘摇不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曾作莺迁贺。
道玉皇、久敕薇垣,分君星颗。
只待好年好时日,约束东风吹堕。
到今日、看来真个。
恰好丁年翁七十,五云间、太乙吹藜火。
青一点,杉溪左。
太翁阴骘天来大。
後隆山、层一层高,层层突过。
簪绂蝉聊孙又子,眼里人家谁那。
算只有、臞翁恁么。
孙陆机云翁卫武,便履声、毡复尚书坐。
拚几许,犀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