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璧摩挲未有疵,榜斋铭座尚防微。
欲从今日求闻过,故说当年是昨非。
言行固知无里襮,吏民何处不恩威。
欲参函丈师全德,此去应须便拂衣。
白璧摩挲未有疵,榜斋铭座尚防微。
欲从今日求闻过,故说当年是昨非。
言行固知无里襮,吏民何处不恩威。
欲参函丈师全德,此去应须便拂衣。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强幼安中大示乐闻过斋记以诗为谢》。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强幼安的敬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我反省和追求完美人格的渴望。
首联“白璧摩挲未有疵,榜斋铭座尚防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朋友的品格比作未经雕琢的白璧,虽未见瑕疵,但仍需小心呵护,防止微小的过失。这既是对朋友品德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其行为举止的严格要求。
颔联“欲从今日求闻过,故说当年是昨非”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从现在开始,勇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指正,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并从中学习成长。这种勇于自我反省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对完善自我的不懈追求。
颈联“言行固知无里襮,吏民何处不恩威”进一步阐述了诗人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自己的言行都应保持正直,对百姓既有恩惠也有威严,既要关心他们的福祉,也要维护社会秩序。这反映了诗人作为官员或社会角色时的责任感和道德标准。
尾联“欲参函丈师全德,此去应须便拂衣”表达了诗人希望向道德修养的高人学习,提升自己的品德和完善人格。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准备离开当前环境,去寻找更高的精神追求。这一联展现了诗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极高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我完善的渴望以及对高尚道德品质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角声切。
何处梅梢弄雪。
还乡梦,玉井楼前,千朵芙蕖插空碧。
邻翁问消息。
为说红尘倦客。
应怜笑、弓剑旌旗,底事留人未归得。
淮山旧相识。
记急处笙歌,静里锋镝。
隋堤杨柳犹春色。
嗟十载人事,几番棋局,青油年少已鬓白。
漫惆怅京国。
朱墨。
困无力。
似病鹤樊笼,老骥羁勒。
夕阳不系栖林翼。
待添竹东圃,种松西陌。
功名休问,吾老矣,付俊杰。
阆风元不隔扃扉,桑柘筠匼匝围。
溪贯一原藏曲折,山罗万象欲腾飞。
仙坛起雾成丹灶,玉女披霞作彩衣。
寂寂幔亭天籁息,笙箫疑向夜深归。
东风吹物,渐入韶华媚。
和气散千门,更灵鹊、前村报喜。
月宫仙子,昨夜下瑶台,人传道,诞兰房,喜把金盆洗。
中郎传业,此事今如意。
遥想画堂中,有葱葱、云烟滃瑞。
休言前日,玉燕不来投,看释氏,到明年,又送麒麟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