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独宿昭亭山寺》
《独宿昭亭山寺》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古风

山寒六月飞霜雪,楼殿夜深钟鼓歇。

琅玗无风万戟闲,屋角明河挂天阙。

龙牙七尺玉壶冰,炯炯神清梦不成。

可怜幽绝无人共,卧看云头壁月生。

(0)
注释
山寒:形容山中气候异常寒冷。
飞霜雪:比喻六月罕见的降雪。
琅玗:古代对美石或兵器的形容,这里指兵器。
万戟闲:形容兵器整齐排列,无人使用。
天阙:天宫的边界,这里指银河。
炯炯:形容目光明亮。
幽绝:极其幽深、偏僻。
壁月:墙壁上映照的月亮。
翻译
山间的寒气在六月飘起雪花,夜晚宫殿里的钟鼓声已停歇。
兵器如琅玕静止无声,犹如万戟在无风中闲置,屋檐下银河倒挂,仿佛天宫的边界。
龙牙杯中盛着七尺长的冰块,清澈透明,但神志清醒的人却无法入睡。
多么可悲,如此幽深寂静的地方无人陪伴,只能躺着仰望云卷云舒,壁月升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静谧夜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宿寺庙时的孤寂与宁静。

"山寒六月飞霜雪"一句,以异常的气候来烘托出诗人心中的凄凉。六月本应炎热,却反常地降下霜雪,显示出一种超乎常理的冷清。

接下来的"楼殿夜深钟鼓歇"则描写了寺庙深夜的静谧,没有钟声和鼓声的打扰,只剩下深沉的寂静。

"琅玗无风万戟闲,屋角明河挂天阙"两句,通过对建筑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寺庙中的一种超然脱俗。琅玗(即佛教中的宝石)在无风中静止,而屋角下的明河则如同连接人间与天堂的桥梁。

"龙牙七尺玉壶冰,炯炯神清梦不成"一句,以冷冰的玉壶比喻诗人的心境,那种清醒而又坚定,不受世俗牵绊的精神状态。

最后,"可怜幽绝无人共,卧看云头壁月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孤寂生活的感慨。尽管环境宁静,但这种美丽却只能由诗人独自享受,无法与他人分享,这种感觉更添了一层可怜。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寺庙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处山寺时内心的宁静与孤寂,以及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梁景和

隋氏廷中列百官,几人风节动朝端。

越公事势炎如火,独有梁毗会忍寒。

(0)

石左藏挽诗二首·其二

昔年陪宴上岷台,一听新歌一举杯。

此会如今嗟已矣,拟将何调寄馀哀。

(0)

赠尅择徐吉甫

东望会稽山,穆陵郁岧峣。

卜壤藏剑履,伯也昭其劳。

昔者游仙人,龙耳致君王。

君家世其传,芳踵畴可量。

青囊落君手,辩语如流河。

寻云履高阜,汤汤俯长波。

朔风渺天垂,万里草离离。

安得结方轨,为君起遐思。

(0)

咸淳甲戌第二朔予道槠洲里徐畋方谏自长沙来为别问客几何曰半年矣临别为赋

君为湘水燕,我作衡阳雁。

雁去燕方留,白云草迷岸。

(0)

病甚梦召至帝所获宥觉而顿愈遂赋

卧听风雷叱,天官赦小臣。

平生无害物,不死复为人。

道德门庭远,君亲念虑新。

自怜蝼蚁辈,岂意动苍旻。

(0)

题古涧

市腰石有千年涧,石眼泉无一日乾。

天下苍生应有望,不知龙向此中蟠。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