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琴山十章》
《琴山十章》全文
明 / 霍韬   形式: 四言诗

于昭上帝,毓灵下土。衷极储精,太和流布。

衷和流布,区宇瀰濩,区宇瀰濩。

山岳上凝,江河下注。衷和氤氲,物各备具。

物具衷和,人得其粹。五性出矣,七情生生。

不愆以忒,乃全厥原。全复厥原,为人之门。

厥复如何,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近取如何,我身备有。手足发肤,耳目鼻口。

形宫而乖,五性是谬。形官而理,五性顺受。

君子有要,天君中寂,性情弗忒。

性情如何,远取诸物。取之如何,性情是适。

定性闲情,率由中宅。虽曰中宅,亦赖外域。

域之孔固,中乃弗忒,是作性则。

取物如何,维我宜之。我宅我里,琴山维之。

维此琴山,实我仪之。煦日流矣,和风披矣。

登山歌以谣矣,乐以忘归矣。

于戏,韶石奚为,以慰我思。我思琴山,千里而遥。

昔我植竹,于山之腰。山侧水流,昔我洗瓢。

鱼游水渚,鹤企松标。

松风萧萧,竹风翛翛,依稀虞韶。

虞韶千古,寄我琴山。山石凤跂,山花锦囊。

天风为弦,得趣忘弹。爰我良朋,于山之间。

尊酒颐颜,性怡情闲,和乐且耽。

耽乐君子,既和乃心,乃和乃身。

身心和矣,暨厥家人。家人和矣,暨阙万民。

万民和矣,奏泰和音。泰和奏矣,谁瑟谁琴。

谁琴谁瑟,高山流水。知音伊谁,韶石之子。

匪伊子之知,天风洗耳。岂曰洗耳,亦洗心髓。

心灵耳通,泰和之音是俟,泰和之音是俟。

泰和远矣,得见其像。像托伊何,琴山之上。

琴山之水,琴山之云。望望水云,悠悠我心。

旧盟猿鹤,投我好音。岂曰耽乐,猿鹤遗之音。

(0)
鉴赏

这首诗《琴山十章》由明代诗人霍韬所作,通过描绘琴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中首先赞美了上帝的恩赐与大地的灵气,强调了内心的和谐与宇宙的广阔。接着,诗人描述了山岳的凝重与江河的奔腾,强调了万物的完备与人的精神修养。通过“手足发肤”、“耳目鼻口”的比喻,强调了身体与心灵的统一,以及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君子的修养之道,强调了内心与外界的和谐,以及通过观察自然与自我反思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在描绘琴山的美景时,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如“煦日流矣,和风披矣”,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诗中还提到了与朋友相聚的欢乐场景,强调了音乐与艺术对于心灵的滋养作用,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通过音乐与自然之美来实现心灵的净化与和谐的愿望。

整体而言,《琴山十章》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以及个人道德修养与心灵净化的哲学诗篇。

作者介绍
霍韬

霍韬
朝代:明

霍韬(1487年-1540年),字渭先,号兀崖,南海县石头乡(现属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霍族人。霍韬平生勤奋上进,广博多学,文人学士多称他为渭崖先生。嘉靖十九年(1540年),霍韬在京暴病逝世,享年54岁。明帝追封为太师太保。谥文敏,运葬于广东省增城县境风箱冈对面山上,并在乡内建祠祀奉(祠现存),后人对他和石肯乡梁储,西樵大同乡方献夫,同称为明代南海县的“三老阁”。霍韬学博才高,著作甚多,有《诗经注解》、《象山学辨》、《程周训释》等。今有《霍文敏公全集》传世。
猜你喜欢

结肠篇三首·其二

结肠结肠忍更闻,妾年十六初侍君。

父也早逝母独存,为君生子今有孙。

昔走楚越迈燕秦,万里君宁恤妇人,外好不补中苦辛。

中年得归计永久,命也百病攒妾身。

言乘意违时反唇,妾匪无迕君多嗔。

中肠诘曲难为辞,生既难明死讵知。

千结万结为君尔,君不妾知肠在此。

(0)

元夕

光摇星斗下晴霄,云拥三山驾六鳌。

忆得频年天上看,佩珂归去月轮高。

(0)

晚至石潭遇孤鹤怀仙

洞口拾瑶草,石流正淙淙。

寻源信轻策,一径披鸿濛。

攀缘杂花岛,乱聒松桂风。

石床留片云,玉镜莓苔空。

少焉群壑静,落景明西峰。

独鹤何处来,舞影寒潭中。

因之想长驭,乘化入无穷。

(0)

鬼谷子

纷纷兵法漫相传,鬼谷书成秪数篇。

不见济民兼利物,只闻孙氏蹙庞涓。

(0)

程乡学生钟宏求社学记赠之

千里来携欠一图,东南村构几模糊。

人扶世教何妨切,老向斯文自愧疏。

云谷许还徽国主,周溪流到长官居。

秋风海上无穷意,也向程乡社学书。

(0)

偶得示诸生·其二

江云欲变三秋色,江雨初交十日秋。

凉夜一蓑摇艇去,满身明月大江流。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