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拾瑶草,石流正淙淙。
寻源信轻策,一径披鸿濛。
攀缘杂花岛,乱聒松桂风。
石床留片云,玉镜莓苔空。
少焉群壑静,落景明西峰。
独鹤何处来,舞影寒潭中。
因之想长驭,乘化入无穷。
洞口拾瑶草,石流正淙淙。
寻源信轻策,一径披鸿濛。
攀缘杂花岛,乱聒松桂风。
石床留片云,玉镜莓苔空。
少焉群壑静,落景明西峰。
独鹤何处来,舞影寒潭中。
因之想长驭,乘化入无穷。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晚至石潭遇孤鹤怀仙》描绘了一幅幽深山林的静谧画面。首句“洞口拾瑶草”,以瑶草象征仙境,暗示了诗人探寻隐秘之地的心境。接着,“石流正淙淙”以流水声衬托出环境的清幽,仿佛在引导诗人前行。
“寻源信轻策,一径披鸿濛”表达了诗人轻装简行,深入探寻源头的决心,道路虽迷茫但兴致盎然。沿途“攀缘杂花岛,乱聒松桂风”,繁花与松桂交织的香气与风声,增添了旅程的生动与趣味。
“石床留片云,玉镜莓苔空”描绘了石床和苔藓的自然景象,宛如仙境中的静谧画面,令人遐想。“少焉群壑静,落景明西峰”则展示了夕阳西下时分,山谷的宁静与美景。
最后两句“独鹤何处来,舞影寒潭中”聚焦于孤独的白鹤,它的翩翩起舞似乎触动了诗人的内心,引发对仙人般的超脱生活的向往。“因之想长驭,乘化入无穷”表达了诗人对仙人般自由无拘生活方式的渴望,希望随自然之变,融入无尽的宇宙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凡境界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惊波触南崖,反怒射北壁。
苍山相与排,所谓小孤石。
蟠根万仞渊,耸角百丈碧。
祠堂豁精严,行旅进粉泽。
或云妇女神,肸蚃颇有迹。
吾知定名意,似欲旌介特。
流俗失其真,传闻莫开释。
居人私其利,祸福妄损益。
竞为媢妒说,以诬聪明德。
先王秩山川,礼典有庙食。
奈何媚于灶,屈己忘正直。
吾欲为小孤,作书解行客。
复恐不见从,嗟哉世多惑。
长松森无依,苍石俨相对。
自然山林气,若出天壤外。
许生笔妙绝,今世殊少辈。
发挥得意表,潇洒与神会。
炎热五月交,尘土九衢内。
微风度窗来,左右含天籁。
下有渔樵翁,生事尤可爱。
茅茨乍隐见,畎亩更向背。
吾庐若办此,轩冕本不赖。
愿从二三子,相与驾言迈。
赵国弃鸣犊,孔圣为之回。
西伯善养老,伯夷以为归。
驰驱西楚郊,徘徊太皞墟。
周汉多封君,不祀既忽诸。
三坟基皇德,八索总道枢。
若人岂欺我,虞夏亦典谟。
万里如浮云,古风讫无馀。
往矣不可追,喟然为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