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暑亦已烦,清旦尚馀爽。
薰风应候至,芳物与春往。
庭树交浮阴,山禽转清响。
空堂更幽寂,初日正苍莽。
时节无所感,忘言以为赏。
徂暑亦已烦,清旦尚馀爽。
薰风应候至,芳物与春往。
庭树交浮阴,山禽转清响。
空堂更幽寂,初日正苍莽。
时节无所感,忘言以为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末初秋之际,暑气渐消,清晨仍留有一丝凉爽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和宁静之美。
首句“徂暑亦已烦,清旦尚馀爽”点明了季节的转换,暑气虽已渐退,但清晨依然能感受到一丝凉意。接着,“薰风应候至,芳物与春往”两句,以“薰风”(温暖的南风)的到来,暗示季节的更替,同时与春天的离去形成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循环与变迁。
“庭树交浮阴,山禽转清响”描绘了庭院中树木交错形成的阴影,以及山间鸟儿清脆的鸣叫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空堂更幽寂,初日正苍莽”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辽阔,初升的太阳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苍茫的色彩,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最后,“时节无所感,忘言以为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纯粹欣赏,不带任何功利之心,只是沉浸在其中,感受其美好。这种超脱世俗的情感,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夏末秋初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超然态度。
红雨满园,情难自禁,此际伤春。
恨迟来杜牧,空寻旧约,重过崔护,题向谁门。
暖策青骢,鸣鞭嘶去,散作吴宫锦绣纹。
招寻去,讶莺啼渐老,绿荫方新。依稀倩女离魂。
纵入梦悠扬也化云。
恐女郎挈伴,疑非旧路,牧童遥指,又失前村。
百里锦江,千年玉洞,洗尽胭脂过雨痕。
夜游也,须高烧银烛,莫空金樽。
香烬花嫣月欲秋,卷中留得镜中愁。
翻怜短命郎边死,不伴残霜燕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