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高阁倚空穹,东望沧溟一水通。
山色正当层切上,月明偏在踏歌中。
扁舟荡漾寻芳渚,石涧依微饮绛虹。
一自病回衣带减,不堪憔悴怨东风。
江城高阁倚空穹,东望沧溟一水通。
山色正当层切上,月明偏在踏歌中。
扁舟荡漾寻芳渚,石涧依微饮绛虹。
一自病回衣带减,不堪憔悴怨东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江城高阁之上,眺望远方的景象。首联“江城高阁倚空穹,东望沧溟一水通”以雄浑之笔勾勒出高阁与天空相连的壮丽景象,同时点明了眺望的方向和对象——东方的大海。颔联“山色正当层切上,月明偏在踏歌中”则细腻地描绘了山色与月光交织的美妙画面,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活动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氛围。
颈联“扁舟荡漾寻芳渚,石涧依微饮绛虹”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江面到山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扁舟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轻轻摇曳,寻找着芳草萋萋的沙洲;石涧中,细流轻柔地流淌,仿佛饮尽了天边的绛红色霞光。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
尾联“一自病回衣带减,不堪憔悴怨东风”则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经历了病痛之后,身体消瘦,面对春风吹拂,不禁感到身心俱疲,对东风产生了怨意。这一转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状态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现象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晚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其在病后对生命变化的感慨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秋鳦逝安托,乃在海中沚。
薄游得所遣,岂必青云士。
直道难为容,谁哉誓终始。
志士贱怵迫,旷然凌万祀。
狂言戏万乘,邪途岂贞轨。
渭川猎非熊,白首安可俟。
虎变大贤造,凤衰君子耻。
守道安处末,干禄尔非鄙。
临溪问花花不语,愁对湘波吊尧女。
幽魂化作水上花,阿谁剪取来君家。
知君深得种花术,一朵两朵冒波出。
玉立娉婷澹且閒,碧簪竟插青泥间。
丈花船藕嫌屋矮,一片入口沈疴解。
出尘自恨骨未仙,乘风无地超三千。
瑶池燕我开琼筵,云中时听霓裳篇。
君本关西人,乃作关西行。
往年使榆林,今年使朔方。
西度黄河四千里,眼中见此诚莽苍。
贺兰山高五千仞,翠壁苍峰削孤峻。
清泉百道草树浓,雄哉蟠据河南镇。
山西胡虏东中国,何必长城分南北。
君不闻胡云夺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贺兰固是中国望,可容胡虏为巢穴。
我闻朔方兵,不若榆林强。
不有贺兰山,朔方谁其当。
王公设险计守国,地险如此功可量。
君赍公帑十七万,作气鼓力功可断。
死鱼芳饵有明言,要在得人富筹算。
古有班定远,克收西域生封侯。
亦有傅介子,借剑立斩楼兰头。
甲兵百万范老子,西贼胆破诚壮猷。
君抱济时具,未偿投笔怀。
此行亦是弃繻意,贺兰入眼何壮哉。
左顾黄河流,石摩贺兰顶。
贺兰日高河日深,会当勒功摩石廪。
黄河洗甲山挂弓,西望龙沙灭胡影。
《赋得贺兰山送李献吉》【明·张凤翔】君本关西人,乃作关西行。往年使榆林,今年使朔方。西度黄河四千里,眼中见此诚莽苍。贺兰山高五千仞,翠壁苍峰削孤峻。清泉百道草树浓,雄哉蟠据河南镇。山西胡虏东中国,何必长城分南北。君不闻胡云夺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贺兰固是中国望,可容胡虏为巢穴。我闻朔方兵,不若榆林强。不有贺兰山,朔方谁其当。王公设险计守国,地险如此功可量。君赍公帑十七万,作气鼓力功可断。死鱼芳饵有明言,要在得人富筹算。古有班定远,克收西域生封侯。亦有傅介子,借剑立斩楼兰头。甲兵百万范老子,西贼胆破诚壮猷。君抱济时具,未偿投笔怀。此行亦是弃繻意,贺兰入眼何壮哉。左顾黄河流,石摩贺兰顶。贺兰日高河日深,会当勒功摩石廪。黄河洗甲山挂弓,西望龙沙灭胡影。
https://shici.929r.com/shici/5B12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