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望木兰舟,何处拍天烟水。
春流不尽,碧桃花片,似女儿情腻。
红楼外,丝雨织残,金缕恨、莺梭碎。恹恹正憔悴。
想是日高未起。那人薄倖,便索性音书,不须寄。
帘卷际。游荡只管天涯,待细问、杨花意。
愁望木兰舟,何处拍天烟水。
春流不尽,碧桃花片,似女儿情腻。
红楼外,丝雨织残,金缕恨、莺梭碎。恹恹正憔悴。
想是日高未起。那人薄倖,便索性音书,不须寄。
帘卷际。游荡只管天涯,待细问、杨花意。
这首《春声碎》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愁绪与自然景物的交融。
开篇“愁望木兰舟,何处拍天烟水”,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充满愁绪的环境中,眺望着远方的木兰舟,烟波浩渺,仿佛与天空相接,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孤寂的氛围。接着,“春流不尽,碧桃花片,似女儿情腻”一句,将春水的绵延不绝与桃花的柔美细腻相联系,比喻为女子的情思,形象地表达了春日特有的温柔与哀愁。
“红楼外,丝雨织残,金缕恨、莺梭碎”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愁绪。红楼之外,细雨如丝,编织着残梦,金线般的思念如同断线的莺梭,破碎在心头。这里运用了多重意象,如红楼、丝雨、金缕、莺梭等,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画面。
“恹恹正憔悴。想是日高未起。那人薄倖,便索性音书,不须寄。”诗人的情绪在此达到了高潮,描述了主人公因思念而日渐憔悴的状态。他想象着对方可能并未醒来,甚至不再寄予任何音讯,这种被忽视和遗忘的痛苦,使得情感更加沉重。
最后,“帘卷际。游荡只管天涯,待细问、杨花意。”诗人似乎在等待,期待着某种答案或解脱。帘子轻轻卷起,暗示着一种期待与不安。他想象着在遥远的天涯,或许能找到一丝安慰,或是通过询问飘落的杨花,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春日愁绪时内心的复杂感受,以及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抒情佳作。
天龙喷德水,为浴大医王。
无声细入夜,谓聊作吉祥。
越日飞章至,沾足报保阳。
一慰一以惜,麦秋逮种芒。
甘膏设及时,农谚资灌浆。
三百里之隔,气候宁差强。
患失胜患得,人情圣所详。
斯之吾未免,芃芃看新秧。
油云频蔚然,早晚泽其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