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上望行人,日暮愁心绝。
江南四时春,边地五月雪。
沙上望行人,日暮愁心绝。
江南四时春,边地五月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边地,眺望远方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沙上望行人”,画面感强烈,仿佛读者也站在沙地上,凝视着远方,期待着亲人的归来。这句诗营造了一种等待与期盼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日暮愁心绝”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日落西山,天色渐暗,诗人的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愁绪。这里的“愁心绝”不仅指出了时间的流逝,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恐惧。
“江南四时春,边地五月雪。”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江南四季如春,而边地却在五月飘雪。这种对比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差异,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江南的春天象征着温暖、生机与希望,而边地的五月雪则暗示着寒冷、孤寂与绝望。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面对离别与孤独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怀念。通过对比江南与边地的不同景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情感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思念与哀愁。
搜境如搜诗,得之在委曲。
春尽滞齐安,江山供镌琢。
公府閟亭台,恍惚露头角。
譬之椟藏珠,佳人在空谷。
又如三神山,云中看仿佛。
归帆郁不舒,奇缘竟相属。
时当春服成,冠者得五六。
雪堂契幽赏,笠屐拳芳躅。
巍巍汉川门,月波手可掬。
西山爽气来,翠滴新膏沐。
相携出郭门,天光弄晴旭。
疏柳涵春波,鱼苗竞相逐。
夕阳下西岭,江光明绮縠。
遥峰混远清,近郭裹浓绿。
长歌归去来,明星已在屋。
《雪堂月波楼皆在府署前太守英公又作笠屐亭摩东坡笠像及刘文清公跋语于石皆外人所罕至也余既复至自省适新府署乃得偕赵式韩刘琴南张涤泉李华乡历览诸胜复为赤壁之游而黄州之胜始全览焉》【清·傅为霖】搜境如搜诗,得之在委曲。春尽滞齐安,江山供镌琢。公府閟亭台,恍惚露头角。譬之椟藏珠,佳人在空谷。又如三神山,云中看仿佛。归帆郁不舒,奇缘竟相属。时当春服成,冠者得五六。雪堂契幽赏,笠屐拳芳躅。巍巍汉川门,月波手可掬。西山爽气来,翠滴新膏沐。相携出郭门,天光弄晴旭。疏柳涵春波,鱼苗竞相逐。夕阳下西岭,江光明绮縠。遥峰混远清,近郭裹浓绿。长歌归去来,明星已在屋。
https://shici.929r.com/shici/QBEbM9.html
不然诗虽存,诗义终支离。
论语首学而,其教先自治。
继之以为政,而后论所施。
孟子则不然,所重在救时。
知言与养气,姑弗遽及斯。
先载齐与梁,两君问答词。
其于本末间,似乎倒置之。
尼山与邹峄,同为万世师。
何敢妄拟议,愿为深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