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结床头麈尾,角巾坐枕孤松。片云承日过山东。
起听荷叶雨,行受芷花风。
无客同羹莼菜,有人为剥莲蓬。东墙年少未从容。
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
自结床头麈尾,角巾坐枕孤松。片云承日过山东。
起听荷叶雨,行受芷花风。
无客同羹莼菜,有人为剥莲蓬。东墙年少未从容。
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
这首宋词《临江仙·其二》是彭元逊所作,描绘了一幅文人隐逸的画面。开篇“自结床头麈尾,角巾坐枕孤松”写诗人独自一人,以麈尾为伴,头戴角巾,倚靠在孤松旁,显示出其清高孤寂的生活状态。接着,“片云承日过山东”描绘出一片云彩承载着阳光穿过山岭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起听荷叶雨,行受芷花风”两句通过听雨打荷叶和感受芷花微风,进一步渲染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以及内心的闲适。接下来,“无客同羹莼菜,有人为剥莲蓬”则表达了诗人对清淡生活的满足,虽然无人共享美食,但有人能为他剥莲蓬,也足以感到温馨。
最后,“东墙年少未从容”暗指时光匆匆,自己已老,而年轻人尚未懂得他的心境。结尾“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以问句收束,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理解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唯有在明月下吹笛,才能传达那份悠然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隐逸情怀。
三山海上开,万木霜中悴。
化城亘古长如春,宝树千章郁寒翠。
寒翠当轩曙气新,蒲团竹几无纤尘。
日迎雪竹影在地,风送雨花香袭人。
玄峰上人抱高节,见性明心坐超忽。
几结三生石上缘,十年独饭山中蕨。
霹雳岩前旧径深,霜天朗月挂珠林。
窗前卧虎依禅寂,钵里降龙听梵音。
东房兀坐山中静,西竺傍通尘外境。
九陌春尘礼磬声,半空海色摇幡影。
天香满室定初回,遥指江南雪放梅。
鸦浴石池延拄锡,鹤归瀛海影浮杯。
野夫曾共西楼宿,竹外素烟茶已熟。
清风两翼共谈禅,愿作双松在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