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学屠龙手。智擅谈天口。倚长空、下笔冲星斗。
想万里鞭箠,肯落他人后。一旦灰心久。
总将相神仙,都听先生乌有。风吹起、一池春皱。
独坐频搔首。抚孤松、还是忘年友。
问蝼蚁乌鸢,也识王侯否。寒食家家柳。
便到荒丘,谁消受、只鸡絮酒。
技学屠龙手。智擅谈天口。倚长空、下笔冲星斗。
想万里鞭箠,肯落他人后。一旦灰心久。
总将相神仙,都听先生乌有。风吹起、一池春皱。
独坐频搔首。抚孤松、还是忘年友。
问蝼蚁乌鸢,也识王侯否。寒食家家柳。
便到荒丘,谁消受、只鸡絮酒。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一枝花·花下惊悟,用辛稼轩韵》是一首抒发感慨的小令,以辛弃疾的风格为蓝本。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先,诗的前两句“技学屠龙手。智擅谈天口”描绘了主人公技艺高超,智慧过人,如同能屠龙的高手和善于辩论的辩才。接下来,“倚长空、下笔冲星斗”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才华横溢,仿佛他的文字能直抵星辰。
然而,诗的转折点在于“一旦灰心久”,暗示主人公曾经的热情和雄心壮志已消磨殆尽,转而追求超脱世俗的神仙生活,听任先生的教诲成为虚无。“风吹起、一池春皱”描绘出内心的波澜,春水微皱象征着情感的起伏。
“独坐频搔首”刻画出诗人孤独沉思的形象,与孤松为伴,寓意着寻求心灵的慰藉。他反思世间万物,连蝼蚁乌鸢是否也能理解王侯的境遇,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最后,诗人以清明节家家户户插柳的习俗,引出对生死的思考,即使死后化为荒丘,也不过是“只鸡絮酒”的简单祭奠,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深刻领悟。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人生哲理和对世事的洞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