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礼拜莫匆匆,目睹心存对圣容。
忏悔多生尘垢罪,愿承法水洗心胸。
焚香礼拜莫匆匆,目睹心存对圣容。
忏悔多生尘垢罪,愿承法水洗心胸。
这首诗《资福训童行颂(其三)》由宋代僧人释怀深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诗中以“焚香礼拜”开篇,描绘了信徒在宗教仪式中的庄重行为,强调了内心的恭敬与专注。接着,“目睹心存对圣容”,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精神状态,即在心灵深处对神圣之物保持敬畏与向往。
“忏悔多生尘垢罪”,则揭示了人类灵魂深处的污垢与罪恶,暗示了通过宗教修行来净化心灵的重要性。最后,“愿承法水洗心胸”,表达了通过佛法的洗礼,渴望清除内心的杂念与烦恼,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解脱。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佛教徒在修行过程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清净心灵的不懈追求。通过“焚香礼拜”的外在仪式,与“忏悔”、“洗涤”等内在精神活动的结合,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路径。
野亭话别,恨露草芊绵,晓风酸楚。怨丝恨缕。
正杨花碎玉,满城雪舞。耿耿无言,暗洒阑干泪雨。
片帆去。纵百种避愁,愁早知处。离思都几许。
但渐惯征尘,斗迷归路。乱山似俎。
更重江浪淼,易沈书素。瞪目销魂,自觉孤吟调苦。
小留伫。隔前村、数声箫鼓。
海棠初雨后。似露粉妆成,肉红团就。
太真帐里,春眠醒、缓蹙楼前宫漏。
潮生酒晕,独自倚、阑干时候。
吹鬓影、斜立东风,馀寒半侵罗袖。
骊山宫殿无人,想笑问君王,艳容如否。万花竞斗。
难比并、丽美巧匀丰瘦。闺房挺秀。
□一顾、丹铅低首。应对、羯鼓声中,清歌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