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亭话别,恨露草芊绵,晓风酸楚。怨丝恨缕。
正杨花碎玉,满城雪舞。耿耿无言,暗洒阑干泪雨。
片帆去。纵百种避愁,愁早知处。离思都几许。
但渐惯征尘,斗迷归路。乱山似俎。
更重江浪淼,易沈书素。瞪目销魂,自觉孤吟调苦。
小留伫。隔前村、数声箫鼓。
野亭话别,恨露草芊绵,晓风酸楚。怨丝恨缕。
正杨花碎玉,满城雪舞。耿耿无言,暗洒阑干泪雨。
片帆去。纵百种避愁,愁早知处。离思都几许。
但渐惯征尘,斗迷归路。乱山似俎。
更重江浪淼,易沈书素。瞪目销魂,自觉孤吟调苦。
小留伫。隔前村、数声箫鼓。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愁和旅途中的孤独感。开篇"野亭话别,恨露草芊绵,晓风酸楚"设置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如露水、草地、晨风等,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言的哀愁。
接着"怨丝恨缕。正杨花碎玉,满城雪舞"中的"怨丝恨缕"形象化了情感的纠葛,而"杨花碎玉,满城雪舞"则是对春日景色的描绘,但这里的"杨花"和"雪"并非美丽的景致,而是带着忧伤与哀愁。
诗中间"耿耿无言,暗洒阑干泪雨。片帆去。纵百种避愁,愁早知处。离思都几许"表达了深沉的无声哭泣和对远去之人的思念,以及面对心中愁绪时的迷茫与不知所措。
后半部分"但渐惯征尘,斗迷归路。乱山似俎。更重江浪淼,易沈书素"描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迷茫,以及内心的沉重与书信往返带来的忧愁。
最后"瞪目销魂,自觉孤吟调苦。小留伫。隔前村、数声箫鼓"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受,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箫鼓声响的回应。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描写和细腻的景物刻画,构建了一幅充满忧愁与离别之情的山水画卷。
开眼受睦州厮瞒,甘心吃黄檗痛棒。
握定拳以当平热生,除一喝别无伎俩。
何曾梦见无位真人,刚要灭却正法眼藏。
见人家则尽情藉没,并与性命一时扫荡。
不可闻名,如何近傍。
自有佛法以至于今,少曾见有个样,不睹是底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