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印勾留过一春,尸居翻觉愧徐民。
簿书裁判无灵手,辜负攀辕卧辙人!
铜印勾留过一春,尸居翻觉愧徐民。
簿书裁判无灵手,辜负攀辕卧辙人!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徐闻县任职期间的复杂心情与深刻反思。首句“铜印勾留过一春”,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在官场中度过的时光,铜印象征着权力与职责,而“勾留”则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停留感。一个“春”字,不仅指季节,也暗含了岁月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
接着,“尸居翻觉愧徐民”一句,运用了反语的手法,将自己比喻为“尸居”的官员,即表面上无所作为,实际上却让百姓感到失望和愧疚。这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工作成效的不满和对民众期待的深切同情。
“簿书裁判无灵手”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在处理政务时的无力感。这里的“簿书”指的是官府的文书记录,而“裁判”则是指处理案件或事务。作者自认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妥善处理这些事务,表现出了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最后一句“辜负攀辕卧辙人!”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些曾经为了自己的仕途而苦苦等待、支持自己的人的深深歉意。这里“攀辕卧辙”是古代官员上任或离任时,百姓会以这种方式表达欢迎或送别的场景,作者用此来强调自己未能尽责,辜负了民众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在官场中的复杂心态和对责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民众深切的同情和歉意。
白露已过天益凉,练衣初覆篝炉香。
天其闵我老且惫,付以美睡声撼墙。
离骚古文傍倦枕,砥柱巨刻悬高堂。
睡馀一读搔短发,万壑松风秋兴长。
滑路滑如苔,涩路涩若梯。
更堪都梁下,一雪三日泥。
泥深尚云可,委身饿虎蹊。
心寒道上迹,魄碎茆叶低。
常恐不自免,一死均猪鸡。
老马亦甚畏,愶愶不敢嘶。
吾闻虎虽暴,未尝窥汝栖。
孤行暮不止,取祸非排挤。
彼谗实有心,平地生沟溪。
哀哉马新息,薏苡成珠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