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墨竹·其二》
《题墨竹·其二》全文
明 / 林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曾记吹箫学凤鸣,碧云深处度秋声。

谁携一片潇湘影,写作江南万里情。

(0)
鉴赏

这首诗《题墨竹(其二)》由明代诗人林环所作,通过描绘一幅墨竹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远方情感的细腻表达。

首句“曾记吹箫学凤鸣”,以“吹箫”这一古代文人雅士常行之事,暗喻诗人曾经追求高洁、优雅的生活情趣,如同凤凰般高远的志向。这里的“凤鸣”不仅指声音之美,更象征着高尚品德与卓越才华的展现。

次句“碧云深处度秋声”,将画面转向了广阔的天空与深邃的云层之中,秋风轻拂,带来了悠扬的声响。此处的“秋声”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音,也隐含了诗人内心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深远境界的向往。

第三句“谁携一片潇湘影”,引入了潇湘的意象,潇湘之地在中国文学中常被描绘为幽静、神秘且富有诗意的地方。这里“一片潇湘影”不仅指具体的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远方、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憧憬与想象,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

最后一句“写作江南万里情”,将情感推向高潮。江南,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美丽之地,代表着温柔、细腻的情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墨竹这一主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远方梦想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佳作。

作者介绍

林环
朝代:明

( 约1376—约1415)明福建莆田人,字崇璧。永乐四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从成祖至北平卒。有《絅斋集》。
猜你喜欢

题陈氏荣寿堂八景为陈邦衡先母夫人作·其一西楼松响

华堂西畔有楼台,白日波涛捲地来。

千尺苍龙晴作雨,九秋清籁暗闻雷。

依稀忽觉泉声细,萧飒时惊鹤梦回。

霜冷月明不堪听,凄凄风木带馀哀。

(0)

厓山吊古·其二

天涯舟楫泣途穷,惨澹山河王气终。

吴苑春归陵树尽,苍梧云散鼎湖空。

魂来海上千峰雨,恨满山阳一笛风。

回首中原何处是,依稀犹记五更钟。

(0)

晚坐披云亭柬少北

舟绕孤城回海濆,松林清翠郁春云。

草中籍籍烟霞气,石上粼粼鸟篆文。

野水连桥唐刺史,西风吹殿马将军。

閒来常倚山亭望,细数江天白鹭群。

(0)

峡山寺

招提何代辟,峡势似盘成。

四野窗中尽,三山槛外平。

梵随兜率落,香过竹林清。

欲谢尘缘去,茅庵从此营。

(0)

为母舅谢东园公题良平芝山八景·其一大岭云屏

山高出群岫,山下会双流。

马跃云生锦,狮拖日作毬。

壁立如屏翰,文连并斗牛。

千年佳气旺,世泽想松楸。

(0)

再访子长

出处权舆未见真,又猥巾屦走车尘。

藩篱于世虽无我,廊庙于今正有人。

俯仰伊谁能具眼,乾坤何处不容身。

圆沙如许宽平地,梧竹门墙月更新。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