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堂西畔有楼台,白日波涛捲地来。
千尺苍龙晴作雨,九秋清籁暗闻雷。
依稀忽觉泉声细,萧飒时惊鹤梦回。
霜冷月明不堪听,凄凄风木带馀哀。
华堂西畔有楼台,白日波涛捲地来。
千尺苍龙晴作雨,九秋清籁暗闻雷。
依稀忽觉泉声细,萧飒时惊鹤梦回。
霜冷月明不堪听,凄凄风木带馀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楼松响的景象。诗人以“华堂西畔有楼台”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富丽堂皇的场景之中,随后“白日波涛捲地来”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壮阔与建筑的宏伟融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着,“千尺苍龙晴作雨,九秋清籁暗闻雷”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松树比作苍龙,晴天时仿佛在下雨,秋天的清风中似乎能听到雷鸣,既表现了松树的高大挺拔,也渲染了环境的神秘与动态感。
“依稀忽觉泉声细,萧飒时惊鹤梦回”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通过细微的泉水声和偶尔惊醒的鹤梦,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最后,“霜冷月明不堪听,凄凄风木带馀哀”两句,以霜冷月明的寒冷景象和风吹过树木的哀伤,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在壮美之余,又添了几分深沉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楼松响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宁静,还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哀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逸骥未遇虚王闲,盐车垂耳犹间关。
梦中一眄逢伯乐,遗以旧物惝恍间。
斧柯山神护珍砚,采琢往往兴雷电。
欲求潜璞满书簏,顾岂咄嗟便能办。
祷求苦用中牢祠,何如假卧辄得之。
池塘句好有神助,文字格力何因衰。
莫嗟筮仕困刀笔,聘材行即肩群匹。
速将妙语醉衰翁,鸂鶒飞滩知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