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亩池塘近杜陵,西岩一室映疏藤。
水声入夜静堪听,山色逢秋始可登。
松下恋巢寒雨鹤,溪边扫叶夕阳僧。
尘冠却挂知閒事,移住中峰再上层。
数亩池塘近杜陵,西岩一室映疏藤。
水声入夜静堪听,山色逢秋始可登。
松下恋巢寒雨鹤,溪边扫叶夕阳僧。
尘冠却挂知閒事,移住中峰再上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水画卷。诗人王元俸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致与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
首联“数亩池塘近杜陵,西岩一室映疏藤”,开篇即展现了一处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地。数亩池塘旁,是杜陵的遗迹,西岩之上,一间小屋映照在稀疏的藤蔓之中。这里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颔联“水声入夜静堪听,山色逢秋始可登”,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秋天的壮美。夜晚时分,水声潺潺,显得格外清晰悦耳;秋天来临,山色斑斓,正是登山赏景的好时节。这两句通过声音与视觉的对比,展现了时间与季节的更迭之美。
颈联“松下恋巢寒雨鹤,溪边扫叶夕阳僧”,则将目光转向了更为细致的自然景象。松树下的鹤儿恋着巢穴,在寒雨中显得格外孤独;溪边的僧人正在清扫落叶,夕阳余晖洒在身上,增添了几分禅意。这一联通过动物与人的活动,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尾联“尘冠却挂知閒事,移住中峰再上层”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将官场的束缚比作“尘冠”,选择离开尘世的喧嚣,移居至中峰之上,寻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是对心灵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精神自由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肃气澄原陆,秋事已季月。
我来登兹楼,凭虚眺林樾。
空天白虹度,落日紫烟发。
墟里尽耕种,古人去不歇。
但看旧冈阜,台殿已芜没。
历历对往迹,谁能不惊骨。
胡为坐忧叹,作色相矜伐。
玉盘馔黄鸡,石鼎烹野蕨。
美酒三百斛,深杯岂辞罚。
啸侣且为欢,勿令老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