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恬世味,何处避尘諠。
曲涧通前浦,孤峰落远村。
汲泉浇竹祖,倚石操桐孙。
馀惠兰坡上,犹闻过客言。
生来恬世味,何处避尘諠。
曲涧通前浦,孤峰落远村。
汲泉浇竹祖,倚石操桐孙。
馀惠兰坡上,犹闻过客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充满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意境。首句“生来恬世味”,开篇即点出隐士对世俗生活的淡漠态度,他不为名利所动,心性平和。接着“何处避尘喧”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隐士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心境。
“曲涧通前浦,孤峰落远村”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隐居地的自然风光,曲曲折折的山涧与远处村落的景象,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暗示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汲泉浇竹祖,倚石操桐孙”则更深入地揭示了隐士的生活细节。汲水浇灌竹林,倚靠岩石弹奏桐木琴,这些日常活动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然。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巧妙地传达了隐士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理想。
最后,“馀惠兰坡上,犹闻过客言”一句,以兰花坡上的余香比喻隐士的美德,即使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他的高尚品质仍能被后来者感知与传颂。这不仅是对隐士人格的高度赞扬,也是对隐逸生活价值的一种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曹郎胸中墨数斗,笔下烟云千万重。
昆崙积石泰华接,潇湘云梦银河通。
岷峨翠流三峡水,衡岳青莲五老峰。
清溪九曲处士屋,丹霞百丈神仙宫。
下有临渊欲坠之灵石,上有参天不老之长松。
岚光雨气迷远近,咫尺万里将无穷。
谁知大地山河境,乃在冰缣意匠中。
我今抚卷三叹息,画史真能夺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