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气澄原陆,秋事已季月。
我来登兹楼,凭虚眺林樾。
空天白虹度,落日紫烟发。
墟里尽耕种,古人去不歇。
但看旧冈阜,台殿已芜没。
历历对往迹,谁能不惊骨。
胡为坐忧叹,作色相矜伐。
玉盘馔黄鸡,石鼎烹野蕨。
美酒三百斛,深杯岂辞罚。
啸侣且为欢,勿令老玄发。
肃气澄原陆,秋事已季月。
我来登兹楼,凭虚眺林樾。
空天白虹度,落日紫烟发。
墟里尽耕种,古人去不歇。
但看旧冈阜,台殿已芜没。
历历对往迹,谁能不惊骨。
胡为坐忧叹,作色相矜伐。
玉盘馔黄鸡,石鼎烹野蕨。
美酒三百斛,深杯岂辞罚。
啸侣且为欢,勿令老玄发。
这首诗描绘了晚秋时节在东门郭使君楼宴集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色和宴会活动,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与欢乐的珍惜。
首句“肃气澄原陆,秋事已季月”点明了季节与地点,肃穆的秋气使得大地显得格外宁静,秋季已经进入了三季。接着,“我来登兹楼,凭虚眺林樾”写出了诗人的行动,他来到这座楼,倚靠栏杆远眺林间的树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空天白虹度,落日紫烟发”描绘了天空中一道白虹划过,夕阳下紫烟缭绕的壮丽景象,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墟里尽耕种,古人去不歇”则通过村落的繁忙景象,与历史人物的忙碌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永恒、人类活动不断这一主题的思考。
“但看旧冈阜,台殿已芜没”转而描写楼阁的变迁,昔日的辉煌如今已成废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历历对往迹,谁能不惊骨”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感慨,面对历史的痕迹,人们怎能不感到震撼和忧虑。
“胡为坐忧叹,作色相矜伐”则是对那些因忧虑而神色凝重、自夸自伐的人的批评,提醒人们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玉盘馔黄鸡,石鼎烹野蕨”描述了宴会上的美食,体现了生活的乐趣。“美酒三百斛,深杯岂辞罚”则表现了诗人对友情和欢乐的珍视,即使饮酒至醉也不在意。
最后,“啸侣且为欢,勿令老玄发”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一同欢聚,享受当下,不要让岁月的流逝带来忧愁的愿望。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山人遗我荔枝瘿,得自罗浮第三岭。
刳作一瓢字箪友,挹泉日向越王井。
拳曲千年成一节,半生半死沉香结。
精力坚凝剥烂时,饱经甘苦成寒铁。
霜皮未尽尚磨砻,蛴螬半食心已空。
螺纹如丝旋细细,左纽右缠文不同。
故株笼颠复虎跛,留此一拳见礧砢。
臃肿何须中规矩,非方非圆但随我。
腹大如壶曲柄长,匏尊让尔居中央。
巢父手间日摩弄,松枝挂处何清凉。
古铜金质久已化,血花绣蚀三泉下。
何人铸此月中物,持作薰炉喷兰麝。
月中与兔为阴阳,三足婆娑桂树旁。
日中之乌亦三足,一东一西遥相当。
太阴呼噏生潮水,仙人师尔服气方。
生长瑶台明镜里,精华不待取扶桑。
汉宫以此为神器,煎取沉馢消梦寐。
红颜不少嫦娥寡,相伴蟾蜍度年岁。
摩挲铜色何斑斑,看丹如绿有无间。
双烟自可通瑶圃,一气何须假博山。
轩鼎馀铜龙不爱,神工拾得虚无外。
无香亦复雨氤氲,有火莫教云叆叇。
时时一缕生空中,太古长留一点红。
纵是灰寒终不灭,神灵看与蜃楼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