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这首诗是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画家兼诗人钱选所作的《五君咏》系列之一,专门描绘了阮籍这位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形象与性格。阮籍生活在三国至西晋时期,以放诞不羁、深沉内敛著称,其诗歌多含隐喻,常借酒抒怀,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两句,描绘了阮籍虽然身处困境,但其内心深刻而洞察力强,如同明镜一般,能够清晰地看到世间的真伪。接着,“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则展现了阮籍通过饮酒来逃避现实,同时在作品中寄托了对社会的讽刺与批判,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描述了阮籍在孤独中长啸,似乎在怀念着某些人或某种理想,这种行为超出了常规礼仪,自然会引起周围人的惊讶。最后,“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表达了面对人生的无常和困境,阮籍无法用言语去完全解释或论述,当走到绝境时,内心难免会感到悲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阮籍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其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抗争,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独特的个性与精神追求。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簷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