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
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
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
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皆云似达摩,只履还西竺。
壁间馀清诗,字势颇拔俗。
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
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
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
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
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皆云似达摩,只履还西竺。
壁间馀清诗,字势颇拔俗。
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
这首诗是一篇怀古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前贤的敬仰与怀念。"黁公昔未化,来往淮山曲"一句,通过黛眼公子(即黯夫子的弟子)的形象,描绘出他在淮河山谷间自由穿梭的情景,透露出对古人逸行的向往。"寿逾两甲子,气压诸尊宿"则表明黁公长寿且德高望重,超越了常人的寿命和地位。
接下来的"但嗟浊恶世,不受龙象蹴"表达了诗人对当代社会的不满和失望,认为现实世界已无法容纳真正的英杰。而"我来不及见,怅望空遗躅"则是诗人对于不能亲眼所见到这些伟人的遗迹而感到惆怅。
随后的"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皆云似达摩,只履还西竺"则是对佛教禅宗大师达摩的崇敬之情。
最后两句"壁间馀清诗,字势颇拔俗。为吟五字偈,一洗凡眼肉"表明黁公留下了高洁脱俗的诗作,而这诗歌能够净化世俗的眼睛,让人心灵得到升华。
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代贤达不朽风范的赞美和怀念,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与超越。通过诗中对自然景物、历史人物及文化遗产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纯粹的生活态度。
鸾胶曲子久喧传,烈祖英明素薄焉。语草探怀周。
境与潮阳接,传闻盗已平。
丁男无转徙,弧卒有来迎。
东作千村急,南官几个清。
廉材遗训在,努力继家声。
不消负笈趁槐黄,解褐惟于孔庙堂。
士子堵墙观矍圃,公卿搢笏诵阿房。
里中巨擘推吾子,阙下诸生有此郎。
鹤发慈亲倚门待,锦标夺得早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