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归柳树,俯景落蓂枝。
置驿铜街右,开筵玉浦陲。
林烟含障密,竹雨带珠危。
兴阑巾倒戴,山公下习池。
春华归柳树,俯景落蓂枝。
置驿铜街右,开筵玉浦陲。
林烟含障密,竹雨带珠危。
兴阑巾倒戴,山公下习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艺术功底。
"春华归柳树,俯景落蓂枝。" 这两句诗从高处望去,春天的花朵纷纷扬扬,如同飘落的柳絮,轻盈地覆盖在树木上。而“俯景”一词,则表达了诗人俯视下的景象,给人一种亲切和细腻之感。
"置驿铜街右,开筵玉浦陲。"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宴席的场景,“置驿”指的是设置宴会的地点,而“铜街”则是古代街道的铺设,这里用来形容宴会所在之地的繁华。“开筵玉浦陲”则是对宴席上的筵席和美食的描写,通过“玉浦陲”的细节,传达出宴席的奢华与美好。
"林烟含障密,竹雨带珠危。" 这两句诗则描绘了一种春日山林中的景象。“林烟含障密”表达了树木间弥漫着浓郁的花香和细微的露水,而“竹雨带珠危”则是对竹叶上挂满珠状雨滴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雨后的清新气息。
"兴阑巾倒戴,山公下习池。"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人物行动的描写,增添了一种生活的气息。“兴阑”指的是兴致勃勃,“巾倒戴”则是一种随意摆放头巾的情态,而“山公下习池”中的“山公”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某位隐逸之士,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和宴席场面的细腻描写,以及人物行动的生动刻画,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
涧边寻得压残枝,远寄蓬仙换得诗。
闯水花多凝雪重,漱冰香透出山迟。
笑从秘府朱颜索,洁与缁云素幌宜。
檐隙一痕华月堕,伴蟾蜍玉惜贞姿。
空山雨淫秋,妒我庭中犀。
犀敷粟玉英,浸渍仍葳蕤。
有如春方中,名品嗟淋漓。
因依海棠泪,著此霜蟾枝。
闻此辄掩耳,代犀前致辞。
燕脂怨无香,姿色独媚时。
烘晴睡未足,已惊胡马嘶。
彫零怕随雨,嫣然成怆悽。
鲜明擅韶华,不足较等夷。
自怜宫样黄,不结春风知。
木兰固可友,宿莽亦可师。
正色俗子憎,浓馥天风吹。
苔痕净如染,绿展承霏霏。
故家换骨法,降真合传衣。
大山与小山,骚雅同衿期。
至今百世下,犹有芗林诗。
何心与物竞,有泪无从挥。
行云流水去仍还,多费清游少费闲。
缺处欲修前夜月,烧痕旋补去年山。
榻仍拂拭悬空壁,猿自归来守半閒。
寂寞东家老茅屋,平安几日到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