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翊南边宿雾开,行人一步一裴回。
谁知此地凋残柳,尽是高欢败后栽。
冯翊南边宿雾开,行人一步一裴回。
谁知此地凋残柳,尽是高欢败后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的图景。"冯翊南边宿雾开",设定了时间和空间,是在早晨雾气开始散去的时候,在古代的地名——冯翊的南部。紧接着"行人一步一裴回",则是对行人在这荒凉之地留下足迹的情景描写,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环境的凄清与孤寂。
"谁知此地凋残柳",这里的"谁知"表达了一种感慨,而"此地凋残柳"则是对周遭环境的一种形容,它不仅描绘了景象,同时也映射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最后"尽是高欢败后栽",诗人通过这句话揭示了这些树木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暗指它们是在北齐权臣高欢失败之后所种植。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隐喻。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点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独到的历史洞察。
苍烟古木。渐暝入小溪,鸥鹭如玉。
斜倚孤篷眺晚,毳裘寒肃。
秋娘渡口山横处,旧曾寻、五陵芳躅。
画楼灯火,如今冷落,尘满花屋。奈景物因人反复。
算千古风流,今有谁续。苕水东边月上,酒醒人独。
角声吹、老梅三弄,想依稀、曾梦蛾绿。
西风回首,山中有人,满头黄菊。
长空极目。见几度冥鸿,南飞肃肃。
剧想钟陵山色,烟霞如簇。
石头城外长江水,趁西风、乱帆遥矗。
杨柳秦淮,蒹葭鹭渚,旧游未足。念十载、红尘驰逐。
叹松菊幽盟,易寒难续。白发盈巾,总为是非荣辱。
桂树洲边乡水畔,但芳草、年年增绿。
何时携手,归钓水溪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