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凡人日用中,显仁藏用发神功。
无余无欠时时在,争奈凡人眼自瞢。
道在凡人日用中,显仁藏用发神功。
无余无欠时时在,争奈凡人眼自瞢。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李道纯所作,名为《咏儒释道三教总赠程洁庵:儒理十五首(其四)道心惟微》。诗中以“道”为核心,探讨了“道”的普遍性与个体认知之间的关系。
首句“道在凡人日用中”,点明了“道”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刻,强调了“道”的普遍性和生活化。接着,“显仁藏用发神功”,进一步阐述了“道”的表现形式,即通过仁爱(显仁)和智慧(藏用发神功)来展现其力量。这里,“神功”不仅指超自然的力量,也暗含了对道德修养和智慧提升的重视。
“无余无欠时时在”一句,表达了“道”是永恒不变、无所不在的真理,它不因时间、空间或个人的不同而有所增减,时刻影响着万物。最后,“争奈凡人眼自瞢”则揭示了人类对于“道”的认识往往受限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真正理解和把握“道”的真谛,表达了对人们未能充分认识到“道”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的深刻思考,既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也蕴含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洞察,展现了诗人对“道”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宝毂香轮不再逢,峡云巫雨杳无踪。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无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