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蜀道不难攀,思入微茫杳霭间。
稍著一区杨子宅,居然秀甲九州山。
青天蜀道不难攀,思入微茫杳霭间。
稍著一区杨子宅,居然秀甲九州山。
此诗由明代画家兼诗人董其昌所作,题为《题画寄蜀中徐阆池》。董其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蜀地山水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句“青天蜀道不难攀”,开篇即以豪迈之气概,表达了对蜀地崇山峻岭的赞叹,仿佛青天之下,蜀道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而是可以轻松攀登的路径。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险峻,更蕴含了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
次句“思入微茫杳霭间”,则将视角转向内心的探索。在朦胧的雾气与远处的山峦之间,诗人的心灵得以自由飞翔,深入到那片虚无缥缈的境地。这里运用了“微茫”和“杳霭”这两个词,形象地描绘出了一种超脱现实、接近自然本质的思考状态。
接下来,“稍著一区杨子宅,居然秀甲九州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蜀地山水的赞美。杨子宅,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的居所,此处借指某一特定的山峰或区域。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强调了蜀地山水的独特之美,甚至超越了其他地方的山川,成为全国之最。这种对比手法,既突出了蜀地的自然景观,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董其昌对蜀地山水的独到见解和深深热爱。它不仅是一幅画的题记,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交融的体现,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和审美体验。
仆奉疏狂,得与公交,最辱公怜。
记昔年游处,东亭旅舍,连朝过访,北郭閒轩。
欢顿忘愁,贫难醉客,翻令先生费酒钱。
青尊畔,早新词频索。谱向当筵。六旬甲子重编。
问记否、艰难下世年。
正惊魂烽火,波腾海沸,伤心人代,谷变陵迁。
生值时危,老逢岁歉,雪鬓霜髭岂再玄。
堪长叹,更河清难俟,此意愀然。
壮志风尘挫。叹年来、室庐漂荡,几经迁播。
饥苦驱人他县去,常是趁人轻舸。
风雨急、青毡夜裹。
有日万家生聚复,赛丛祠、社酒千杯贺。
莫便向,沟渠堕。还家依旧牛衣卧。
笑此身、巍然七尺,生无一可。
说甚封侯当及壮,五十蹉跎将过。
恨欲把、唾壶椎破。
吟罢新词声激楚,听荒陵、鬼语吹阴火。
问此是,何人作。
唱我远游曲,唤起大鱼听。
百年知几行乐,莫视酒杯轻。
记取明朝重九,访古文游台畔,黄菊重寻盟。
吟啸霜风里,破帽恰多情。吊王孙,淮水曲,酒还倾。
丛芦风过瑟瑟,似作不平鸣。
身计正须温饱,底用登坛开国,一掷徇浮名。
试看沧波冷,瓯梦不能惊。
城南城北云如墨,纷纷点空零乱。
落日呼群,惊风坠翼,极目平林恨满。萧条岁晚。
是几度朝昏,玉颜轻换。
露泣宫槐,夜寒相与诉幽怨。
新巢安否漫省,绕枝栖未定,珍重霜霰。
坏堞军声,长天月色,谁识归飞羽倦。江湖梦远。
记噪影樯竿,舵楼风转。意绪何堪,白头搔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