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苍松石径斜,瓮城城外梵王家。
仙林不返云巢鹤,僧钵曾移海国花。
剥落苔碑秋卧草,荒凉竹院午敲茶。
当时一掷乾坤手,曾向山窗倚暮霞。
流水苍松石径斜,瓮城城外梵王家。
仙林不返云巢鹤,僧钵曾移海国花。
剥落苔碑秋卧草,荒凉竹院午敲茶。
当时一掷乾坤手,曾向山窗倚暮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荒芜的山中寺庙景象。首句“流水苍松石径斜”,以流水声衬托出松树的苍翠和石径的蜿蜒,营造出清幽的氛围。接着,“瓮城城外梵王家”暗示了寺庙的地理位置,仿佛是世俗与佛界的分界。
“仙林不返云巢鹤”表达了对仙人不再回访、鹤归云巢的感慨,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寂寥。诗人提到“僧钵曾移海国花”,说明这里曾有过佛法盛况,如今却只剩下迁移的僧侣之物和海国(远方)的花卉,显现出历史变迁的痕迹。
“剥落苔碑秋卧草”描绘了古迹的衰败,苔藓覆盖的石碑静静地躺在秋草之中,显得凄凉。午后的“荒凉竹院午敲茶”则描绘了僧人们在寂静的竹林中独自品茶的场景,更添了几分孤寂。
最后两句“当时一掷乾坤手,曾向山窗倚暮霞”是对过往辉煌的追忆,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这里度过一段豪迈或深思的时光,倚靠在窗边,看着夕阳西下。整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变迁和自己的回忆,寄寓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后至先皇弘治初,大禁贡献民熙和。
振儋金香罢唐例,南宁银姜无宋科。
民赖优游三十载,肇此厉阶谁复再。
公贿私贡恐已迟,谁体圣心存海外。
妻号儿哭无朝夕,催奴那知更下石。
谁能临武叫天阍,守有徐方留郡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