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藤作·其二》
《藤作·其二》全文
明 / 王佐(汝学)   形式: 古风

后至先皇弘治初,大禁贡献民熙和。

振儋金香罢唐例,南宁银姜无宋科。

民赖优游三十载,肇此厉阶谁复再。

公贿私贡恐已迟,谁体圣心存海外。

妻号儿哭无朝夕,催奴那知更下石。

谁能临武叫天阍,守有徐方留郡迹。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弘治年间的一段历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社会变迁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诗人王佐(汝学)以“藤作”为题,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借藤蔓的生长比喻社会的演变。

首句“后至先皇弘治初”,点明时间背景,即在先皇弘治初年,社会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稳定。“大禁贡献民熙和”描述了朝廷禁止民间进献珍奇之物,使得百姓得以安宁和谐的生活。接着,“振儋金香罢唐例,南宁银姜无宋科”两句,对比唐朝和宋朝的制度,强调明朝在这一时期的政策调整,旨在减轻百姓负担,改变过去的苛政。

“民赖优游三十载,肇此厉阶谁复再”表达了三十年的和平与繁荣,但同时也预示着可能的转折点,暗示之后的社会可能会再次经历动荡。接下来,“公贿私贡恐已迟,谁体圣心存海外”两句,揭示了权力与财富的不均,以及统治者是否真正关心边远地区的民生。

“妻号儿哭无朝夕,催奴那知更下石”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苦难,他们面对的是无尽的压迫与剥削。“谁能临武叫天阍,守有徐方留郡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与道德的呼唤,以及对历史记忆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侧面,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复杂的历史情境和人物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王佐(汝学)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和丁端叔竹梅二诗韵·其二

管领春风别有天,不论水际与山巅。

祝融玉立湖湘冻,独付寒梢笑粲然。

(0)

题梅仙山

先生吏隐寄南昌,千里来寻物外乡。

汲水尚怜春井渫,藏丹犹发夜坛光。

鹤归华表人何在,犬吠云深日自长。

我拟重来访遗迹,手支筇杖少徜徉。

(0)

过延陵

两年一剑为谁留,古邑重来四十秋。

不是过辞元亮酒,知公偏爱赤松游。

(0)

大酺·其三寿王修斋枢密

自有乾坤,扶人极,宗主须还人物。

今为何时节,满红尘富贵,絮花飘忽。

抵障狂澜,提携正印,一柱天擎突兀。

平生分明处,是从容处□,不差毫发。

把朝市山林,一般看了,无边风月。深衣清到骨。

紫枢府、谁信曾簪笏。

炊脱粟、黄鸡白酒,补菊栽梅,碧溪绕、竹篱茅屋。

无限轻描貌。都说道、诏书催发。想回首、招黄鹄。

微微自笑,惟有赤松衣钵。相陪对门石佛。

(0)

早行到慈云

出门早作慈云行,楼阁峥嵘残月明。

老耳虚鸣眼带梦,恍然和宁闻六更。

(0)

寄魏倅万初

衣冠古雅御风行,为我迟留半日程。

未盍簪时劳梦寐,一倾盖后见生平。

相看惟有兴亡叹,欠死难将出处评。

回首梅花古松下,忍寒终不惹春情。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