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帽攴离一野人,蓼虫为伴只含辛。
榆关雁塞多狼火,荷叶菱歌半曲尘。
鹅眼买愁鱼菽水,牛衣泣月蟪蛄新。
荒阴千里山川苦,潦倒登台一怆神。
皂帽攴离一野人,蓼虫为伴只含辛。
榆关雁塞多狼火,荷叶菱歌半曲尘。
鹅眼买愁鱼菽水,牛衣泣月蟪蛄新。
荒阴千里山川苦,潦倒登台一怆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身处乱世的隐士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内心的苦楚与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
首联“皂帽攴离一野人,蓼虫为伴只含辛”以“皂帽攴离”形容隐士的朴素装扮,暗示其身份的普通与生活之简朴;“蓼虫为伴”则借用了《诗经》中的典故,暗喻隐士与自然界的生物为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颔联“榆关雁塞多狼火,荷叶菱歌半曲尘”描绘了边关的烽火连天,战争的残酷景象,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荷叶菱歌的歌声似乎被尘埃所遮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在乱世中难以显现,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心和对和平的渴望。
颈联“鹅眼买愁鱼菽水,牛衣泣月蟪蛄新”运用比喻手法,将“鹅眼”比作愁苦的眼睛,生动地表现了隐士内心的忧郁;“鱼菽水”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贫瘠,“牛衣泣月蟪蛄新”则通过描述夜晚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隐士的孤独与哀伤。
尾联“荒阴千里山川苦,潦倒登台一怆神”总结全诗,点明了主题——对乱世的悲叹与对苦难的同情。千里山川笼罩在一片荒凉之中,隐士在台上眺望,内心充满了悲伤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忧虑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