腻玉搓成素颈,松云绾就乌丝。
乍夜灵光赋就,人人高唱新词。
腻玉搓成素颈,松云绾就乌丝。
乍夜灵光赋就,人人高唱新词。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形象,通过“腻玉搓成素颈”和“松云绾就乌丝”这两句,将女子的颈部比作细腻的美玉,乌黑的发丝如同松云般轻柔地盘绕,展现出女子的娇美与优雅。接下来,“乍夜灵光赋就”一句,仿佛在说这位女子在夜晚的灵感涌现,创作出令人赞叹的新词,而“人人高唱新词”则暗示了这首作品的广受欢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共同欣赏与赞美之情。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外在之美,也隐含了她内在才华的展现,以及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力,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美的追求与对艺术价值的肯定。
细听邻妇低眉说,年年育蚕苦无叶。
山童执筐入市卖,一称百钱犹未惬。
更兼春雨土窗寒,忍见蚕饥头戢戢。
买丝织绢输官外,空借邻机閒一月。
阿姑卒岁无繻裤,小儿露骭风吹裂。
今时县官清且明,课民务本令必行。
担桑赪肩荷锄去,青青布种环郊城。
明年家养一百箔,巷响缲车楝花落。
满笼新丝白雪香,听赛蚕官鼓声乐。
燕黍寒生春未回,可堪早别故园梅。
新丰斗酒马周去,京兆束书韩愈来。
赋就不须呈狗监,敕除先合拜鸾台。
青云附骥非吾愿,自守书灯拨冷灰。
元枢出督宣威地,名姓江淮草木知。
今见闻孙骑款段,去为博士拥皋比。
诗书泽远真难继,功业时来亦可为。
往事百年无处问,庆丰亭下稻连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