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连日食粥儿辈愠见示之以诗》
《连日食粥儿辈愠见示之以诗》全文
宋 / 陆文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抄书灯下语吾儿,歉岁艰辛汝未知。

坡老忍饥常并日,少游厌粥亦多时。

但令后世师吾俭,深怪诸人遗以危。

天意从今吾尽解,穷人大抵欲昌诗。

(0)
翻译
在油灯下抄写书籍时,我对你说,你可能还不了解今年的艰难困苦。
像苏东坡那样忍饥挨饿的日子,他曾常常连着两天没有饭吃,柳永也曾厌倦了稀粥度过很长一段时间。
我只希望你们这些后辈能效仿我的节俭,对那些奢侈浪费的行为感到惊讶。
现在我明白了,上天的旨意是要我通过这样的经历来理解生活的真谛,穷人的生活也能激发诗歌创作。
注释
抄书:在书本上写字或抄写。
灯下:在灯光下。
吾儿:我儿子。
歉岁:歉收之年,困难时期。
坡老:指苏轼(苏东坡)。
忍饥:忍受饥饿。
并日:连续两天没有饭吃。
少游:指柳永。
师吾俭:学习我的节俭。
遗以危:遗留奢侈危险的生活方式。
天意:命运或上天的安排。
尽解:完全理解。
穷人大抵:大多数穷人。
昌诗:繁荣诗歌创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的作品,题为《连日食粥儿辈愠见示之以诗》。诗中,诗人通过自身经历的贫困生活,教导儿子关于生活的艰辛和节俭的重要性。他以苏东坡(坡老)和秦观(少游)为例,说明即使是名人如他们,在困苦时期也曾忍饥挨饿,有时甚至不得不连续几天仅以粥度日。诗人借此告诫儿子,要以他们的节俭为榜样,不要轻易浪费,因为贫穷中的坚韧和节俭精神值得后世学习。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上那些忽视贫困者困境的人们的不满,认为他们应该更加理解和同情。诗人相信,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更能理解生活的真谛,因此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启发他人,尤其是他的孩子们,明白贫穷并不意味着绝望,反而可能激发创作出更深刻、反映现实的诗歌。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诗,既有对家庭的关怀,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生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者介绍

陆文圭
朝代:宋   字:子方   号:墙东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生辰:1252~1336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猜你喜欢

昼睡

昼睡功夫未易偕,羲皇以上合安排。

心间无事饱食后,园里有时闲步回。

未午庭柯莺屡啭,已残花径客稀来。

请观世上多愁者,枕簟虽凉无此怀。

(0)

垂柳短吟

临溪拂水正依依,更被狂风来往吹。

薄暮不胜烟羃羃,深春无奈日迟迟。

谁家缥缈青罗帔,何处蹁跹金缕衣。

犹恐离人肠未断,满天仍着乱花飞。

(0)

观物吟四首·其四

人之耳所闻,不若目亲照。

耳闻有异同,目照无多少。

并弃耳目官,专用舌口较。

不成天下功,止成天下笑。

(0)

观陈希夷先生真及墨迹·其二

及见希夷迹,又见希夷真。

始知今与古,天下长有人。

(0)

头白吟

头白已多时,况能垂白髭。

不如犹甚幸,窃比未全衰。

润屋虽无镪,承家却有儿。

敢言贫净洁,似我亦应稀。

(0)

天人吟

天生此身人力寄,人力尽兮天数至。

天人相去不毫芒,若有毫芒却成二。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