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吐赤日,旱势千里阔。
古人救荒术,货食知本末。
家家算口赋,殆类僧持钵。
激水活肆枯,植木荫道暍。
诸公善努力,赤子正饥渴。
火云吐赤日,旱势千里阔。
古人救荒术,货食知本末。
家家算口赋,殆类僧持钵。
激水活肆枯,植木荫道暍。
诸公善努力,赤子正饥渴。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干旱严重的情景,"火云吐赤日,旱势千里阔"形象地刻画出烈日炙烤大地,旱情蔓延的景象。诗人引用古人应对灾荒的方法,强调以经济实惠的方式解决粮食问题,"货食知本末",指出人们应该明白食物来源和价值的重要性。
接着,诗人描述了民间自救的场景,"家家算口赋,殆类僧持钵",比喻每户人家根据人口计算所需食物,如同僧侣持钵乞食,体现了艰难时期的生活状态。为缓解旱情,人们采取积极措施,"激水活肆枯,植木荫道暍",用水灌溉干涸之地,种植树木提供阴凉,这些行动体现出人们的智慧和坚韧。
最后,诗人呼吁"诸公善努力,赤子正饥渴",希望有权势者能关注民生疾苦,积极施政,帮助饥饿的百姓度过难关。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反映了古代社会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困境与期待。
碧空秋渺,正扬帆东去,奔流浩瀚。
十载关河惊倦旅,无限羁怀天半。
画阁连云,珠帘卷雨,未信繁华换。
滔滔万里,依然形胜天堑。
遥想白鹭洲边,龙蟠旧宅,图籍墨花粲。
此际归人挥麈坐,珍重丹黄万卷。
百战河山,千秋史笔,待写中兴传。
结庐他日,留得钟陵一片。
春到人间早。又匆匆、回黄转绿,花朝过了。
媚眼初舒愁何限,惨碧年华娇小。
却已被、东皇颠倒。
风景灵和谁得似,祗当年、张绪风流好。
情一线,梦萦抱。消魂绿上阳关道。
喜柔条、依然婀娜,漫随人老。
妆点风光三二月,逗出流莺声巧。
渐几树、笼烟低袅。
为恐韶华容易逝,料伤心、也似天涯草。
肠欲断,恨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