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山阴僧还西山》
《送山阴僧还西山》全文
宋 / 释元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香城高处住,瀑布挂檐间。

莫雨滕王阁,白云秦望山。

到家如客寄,直语对人悭。

却忆来时路,松门夜不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阴僧人返回西山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归途中的景色与心境。首句“香城高处住”点明了僧人居住之地的清幽与高雅,暗示了其修行环境的神圣与宁静。接着,“瀑布挂檐间”一句,以瀑布悬挂于屋檐之上的生动景象,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建筑和谐共存的意境,同时也预示着僧人归途中的自然景观之美。

“莫雨滕王阁,白云秦望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滕王阁的雄伟与秦望山的云雾缭绕相映成趣,不仅展现了沿途风光的壮丽,也暗含了僧人内心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这两句中的“莫雨”和“白云”更是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现象,赋予画面以动态感和层次感。

“到家如客寄,直语对人悭”则揭示了僧人内心的情感状态。在“到家”这一看似寻常的回归中,诗人通过“如客寄”表达了僧人对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归属感的渴望,也有对自由与独立的坚持。而“直语对人悭”则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性格特点,即在面对他人时,他的话语显得更为谨慎和内敛,这可能与他的修行生活有关,强调了其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的淡然态度。

最后,“却忆来时路,松门夜不关”以回忆的方式收尾,既是对过去旅程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可能再次踏上归途的期待。松门夜不关的描述,既体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也寓意着僧人内心世界的深邃与自由。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思考的艺术世界,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

作者介绍

释元肇
朝代:宋

释元肇(一一八九~?)(生年据本集卷上《寄赵东阁》“与君生己酉”及卷下《丁巳生朝》年六十九推定),字圣徒(日刻本本集署名),号淮海,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俗姓潘。年十九薙染受具。参浙翁于径山,命为掌记。出世通之光孝,历住吴城双塔、金陵清凉、天台万年、苏之万寿、永嘉江心、杭之净慈、灵隐等寺,圆寂于径山。有《淮海挐音》二卷。
猜你喜欢

浣溪沙·其四

千片残红千丈丝。霎时牵系即分飞。

东风无奈又频吹。

情似路人谁寄恨,事如春梦暂相迷。

见时无语但含悲。

(0)

减字木兰花·其五秦淮归棹

隔溪桃叶。照影秋波双画楫。旧日琅邪。

红板桥南第几家。趁潮归去。一缕柔情无著处。

但有垂杨。叶叶枝枝解断肠。

(0)

经筵初开有述

讲殿弘开集缙绅,缉熙圣学载经纶。

黄封既醉天庖酒,白铤还颁内帑银。

自古明良难际遇,方今鱼水契君臣。

龙墀接武皆麟趾,未许驽骀逐后尘。

(0)

齐天乐.偕研仙、馥塘嘉善城南看菜花至南瞻庵

出城便与红尘隔,郊原乍开新霁。

远碧浮天,丛黄绣陌,春在板桥烟寺。花香数里。

正拂面轻寒,纸鸢风细。

竹院逢僧,石泉刚试煮茶水。

清明容易过了,爱光阴炊笋,谁证禅味。

野趣寻鸥,清游侣蝶,翻悔年年燕市。田歌唱起。

笑布地金多,太平欢喜。路入微茫,女墙斜照里。

(0)

清平乐.当湖秋泛

旧游在否。零落双红袖。水阁疏廊仍种柳。

柳是十年前有。一枝枝舻横塘。一声声笛邻墙。

一点点蘋秋意,一丝丝蓼斜阳。

(0)

醉花阴.题秋谷蘋香水阁填词图

全家住入琉璃镜。花气中央冷。

微雨湿斜阳,水上栏干,水底栏干影。

蛮笺小字翻香令。对博炉烟静。

凉谱玉人弦,秋满疏帘,燕子难消领。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