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国贤韵送浃侄》
《次国贤韵送浃侄》全文
明 / 吴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城东水竹有新居,尽是前人手泽馀。

群从中间惟汝长,百年谱牒至今虚。

北来暂假朝天梦,南去还看种树书。

行役到家应自乐,风波渺渺更愁予。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吴俨所作,名为《次国贤韵送浃侄》。诗中描绘了对侄子国贤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远行的关切与祝福。

首句“城东水竹有新居”,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画面,城东的水边竹林间新建的居所,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接着,“尽是前人手泽馀”一句,暗示了这处居所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前人的智慧与努力,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群从中间惟汝长,百年谱牒至今虚。”这两句表达了对侄子国贤在家族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家族传承的感慨。在家族众多的兄弟姐妹中,国贤是最年长的,百年来的家族谱牒至今空缺,意味着家族的传承需要他来延续。

“北来暂假朝天梦,南去还看种树书。”这里运用了双关手法,一方面表达了国贤北上京城追求仕途梦想的暂时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南归时将再次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继续他的农耕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两句既展现了国贤多面的人生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行役到家应自乐,风波渺渺更愁予。”表达了对国贤回家后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贤旅途艰辛的担忧。诗人希望国贤能够平安归来,享受家庭的温馨与快乐,而自己则因国贤的离别而感到忧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侄子国贤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家族传承、自然生活和人生追求的思考与感悟。

作者介绍

吴俨
朝代:明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猜你喜欢

赠苏小

地人仙人家洛浦,闻道新年年十五。

巧转明眸双剑连,开妆一面千花吐。

流苏帐,云母屏,碧罗作卷花亭亭。

昆崙阿母暗钩引,东海麻姑投姓名。

梭能织诗筝解语,鸳鸯难称烟波侣。

偶逢曼倩巧言词,不觉投花忽相许。

自言夫婿心不骨,黄金买笑轻侯王。

掌中看舞腰欲断,暗里听歌愁满堂。

莫学为云去无迹,巫山高高接天碧。

(0)

题苏仙宅枯松

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

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

(0)

题宇文秀才樱桃

风光莫占少年家,白发殷勤最恋花。

今日颠狂任君笑,趁愁得醉眼麻茶。

(0)

再至长安

十年谪宦鬼方人,三遇鸿恩始到秦。

今日九衢骑马望,却疑浑是刹那身。

(0)

木兰花

碧落真人著紫衣,始堪相并木兰枝。

今朝绕郭花看遍,尽是深村田舍儿。

(0)

送僧之台州

独寻台岭闲游去,岂觉灵溪道里赊。

三井应潮通海浪,五峰攒寺落天花。

寒潭盥漱铜瓶洁,野店安禅锡杖斜。

到日初寻石桥路,莫教云雨湿袈裟。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