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山河一旦休,中原无地觅神州。
英灵已化啼鹃去,忠义宁为舞鹤羞。
豫让有心长抚剑,包胥无力叩同仇。
满朝金紫归何处,不为君王展半筹。
百二山河一旦休,中原无地觅神州。
英灵已化啼鹃去,忠义宁为舞鹤羞。
豫让有心长抚剑,包胥无力叩同仇。
满朝金紫归何处,不为君王展半筹。
这首诗《闻变(其一)》是明代诗人谢重华所作,通过“闻变”这一主题,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深切忧虑和对忠诚与正义的坚守。
首联“百二山河一旦休,中原无地觅神州。”以“百二山河”象征国家的壮丽与稳固,然而“一旦休”却揭示了国家遭受的突然变故,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接着,“中原无地觅神州”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失落,仿佛整个中原大地都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找不到曾经的“神州”。
颔联“英灵已化啼鹃去,忠义宁为舞鹤羞。”运用了“啼鹃”和“舞鹤”的意象,分别象征着英雄的逝去和忠诚的坚守。啼鹃常被用来比喻哀伤的亡魂,而舞鹤则是忠贞不渝的象征。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的怀念,同时也强调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忠诚与正义也不应被遗忘或轻视。
颈联“豫让有心长抚剑,包胥无力叩同仇。”引用了历史典故,豫让为报答智伯之恩,不惜自残,甚至在智伯死后仍不忘报仇;包胥则是楚国的大臣,在秦国攻打楚国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向秦求和,最终感动了秦王,保住了楚国。这两句诗通过豫让和包胥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与勇敢的颂扬,同时也暗示了面对强敌时,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忠诚与勇气的精神永存。
尾联“满朝金紫归何处,不为君王展半筹。”将目光转向朝廷,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在国家危难面前无所作为的批评。金紫代表高官显贵,此处暗指朝廷中的权贵们,他们虽身居高位,却未能为国家出谋划策,解决危机。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在国家危难之际,真正能够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的人寥寥无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忠诚、勇敢和正义精神的崇高敬仰。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中某些权贵们的失职行为进行了批判,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气财色酒相调引。
迷惑人争忍。
因斯染患请郎中,鬼使言,你且尽。
不须把脉休频诊,死病今番准。
这回须去没推辞,复勾追交贴紧。
进来阴府心寒懔。
对判官详审。
高呼鬼使急**,不凌迟,更待甚。
镬汤浴过铁床寝。
铜汗频频饮。
哀声祷告且饶些,后番儿,不敢恁。
肯与我酒吃否。
余与之,先生一饮而尽。
却令余以瓢取河水,余取得水,授与先生,先生复授余,令余饮,余饮之,乃仙酎也害风饮水知多少。
因此通玄妙。
白麻衲袄布青巾。
好模好样,真个好精神。
不须镜子前来照。
事事心头了。
梦中识破梦中身。
便是逍遥、达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