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谭非庸·其一》
《答谭非庸·其一》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古风

嗟予遘阳九,不得全天形。

接舆已髡首,桑扈亦裸行。

兰草非人锄,鸾皇乃自烹。

念君意气存,禦侮如干城。

小人箕其舌,君子渊无声。

经德不可回,相将保千龄。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答谭非庸》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首先,“嗟予遘阳九,不得全天形。”诗人感叹自己遭遇了动荡不安的时代,无法保持自身的完整与安全。这里的“阳九”指的是古代用来形容灾年或乱世的词语,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宁。

接着,“接舆已髡首,桑扈亦裸行。”接舆和桑扈是古代的隐士,这里通过描述他们剃光头、赤身露体的行为,象征着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传统道德的坚守。接舆和桑扈的形象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诗人内心矛盾与挣扎的象征。

“兰草非人锄,鸾皇乃自烹。”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兰花与鸾鸟比作高尚的品质与理想,而“人锄”与“自烹”则分别象征着这些美好事物被世俗所破坏或自我毁灭的命运。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无奈与痛心。

“念君意气存,禦侮如干城。”诗人表达了对朋友谭非庸的敬佩之情,认为他坚持正义,如同城墙一般抵御外来的侵扰,保护国家与人民。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忠诚与勇敢品质的推崇。

“小人箕其舌,君子渊无声。”这两句诗对比了小人与君子的不同表现。小人满口谎言,而君子则保持沉默,但其内心却充满智慧与力量。这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君子之风的向往。

最后,“经德不可回,相将保千龄。”诗人坚信高尚的品德是不可改变的,希望与朋友一同守护这种美德,以期长久地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传承与坚守的执着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与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个人命运、道德品质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立场,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价值的追求。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题十八学士弈棋图

瀛州风景最清真,一代人材尽凤麟。

莫道深山更深处,旁观都是下棋人。

(0)

铜雀台

自古谁无死,英雄岂不知?

望陵歌舞歇,还有梦来时。

(0)

同谢别驾过淀山湖,登普光寺阁,次壁间马郎中诗韵

浮云终日作轻阴,寺下龙潭百丈深。

古刻尚存邢女记,好诗今与谢公吟。

风行淀水摇深碧,雨过松花落细金。

怕见南湖春草色,每来高阁倦登临。

(0)

为杨子常题文水画吴中山水·其九夏周二公祠

二公去后百年奇,庙貌蒸尝继有之。

为国为民谁与并,只应比颡过斯祠。

(0)

闰元宵即事和神超先生韵

怕问今宵月有无,落梅残朵更清癯。

花灯谁复张云母,绮席重看荐木奴。

野马日光才掩映,纸鸢风力已抟扶。

儿童未尽嬉游意,怒画僧虔蜡凤珠。

(0)

寄孝尼第二首此亦乙亥年作

燕市谁同击筑歌,君闲曾否访巢窝。

真看香粉论车载,何止琵琶似甑多。

修竹淀园宜眺赏,偃松萧寺几婆娑。

谪仙不敢重题咏,知有诗人旧日过。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