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终日作轻阴,寺下龙潭百丈深。
古刻尚存邢女记,好诗今与谢公吟。
风行淀水摇深碧,雨过松花落细金。
怕见南湖春草色,每来高阁倦登临。
浮云终日作轻阴,寺下龙潭百丈深。
古刻尚存邢女记,好诗今与谢公吟。
风行淀水摇深碧,雨过松花落细金。
怕见南湖春草色,每来高阁倦登临。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谢别驾一同游览淀山湖和普光寺阁的场景。首句“浮云终日作轻阴”以轻柔的云朵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暗示着湖面景色的恬淡之美。接着,“寺下龙潭百丈深”描绘了寺庙下方深邃的龙潭,增添了神秘感。
诗人提及“古刻尚存邢女记”,表明此处有历史遗迹,引人追思古人故事。他们品味着“好诗今与谢公吟”的诗句,流露出对文学传统的敬仰和对友情的共享。接下来,“风行淀水摇深碧”通过描绘微风吹过湖面,水波荡漾,展现出湖光山色的生动画面。
“雨过松花落细金”则进一步描绘雨后的清新景象,松花如金,既写实又富有诗意。然而,最后一句“怕见南湖春草色,每来高阁倦登临”透露出诗人对春草的敏感和对登高望远的疲惫,流露出淡淡的离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融入了历史人文和个人情感,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地远心难达,天高谤易成。
羊肠留覆辙,虎口脱馀生。
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一言知己重,片议杀身轻。
日下人谁忆,天涯客独行。
年光销蹇步,秋气入衰情。
建德知何在,长江问去程。
孤舟百口渡,万里一猿声。
落日开乡路,空山向郡城。
岂令冤气积,千古在长平。
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
惊年一叶落,按俗五花嘶。
上国悲芜梗,中原动鼓鼙。
报恩看铁剑,衔命出金闺。
风物催归绪,云峰发咏题。
天长百越外,潮上小江西。
鸟道通闽岭,山光落剡溪。
暮帆千里思,秋夜一猿啼。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
若能为休去,行复草萋萋。
故人南台秀,夙擅中朝美。
拥传从北来,飞霜日千里。
贫居幸相访,顾我柴门里。
却讶绣衣人,仍交布衣士。
王程遽尔迫,别恋从此始。
浊酒未暇斟,清文颇垂示。
回瞻骢马速,但见行尘起。
日暮汀洲寒,春风渡流水。
草色官道边,桃花御沟里。
天涯一鸟夕,惆怅知何已。
职副旌旄重,才兼识量通。
使车遥肃物,边策远和戎。
掷地金声著,从军宝剑雄。
官成稽古力,名达济时功。
肃穆乌台上,雍容粉署中。
含香初待漏,持简旧生风。
黠吏偏惊隼,贪夫辄避骢。
且知荣已隔,谁谓道仍同。
念旧追连茹,谋生任转蓬。
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恋土函关外,瞻尘灞水东。
他时书一札,犹冀问途穷。
潺湲子陵濑,仿佛如在目。
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
古台落日共萧条,寒水无波更清浅。
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
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