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藤断空垂子,亭下泉荒不满池。
老衲坐来知敬客,南音犹记鬼仙诗。
山头藤断空垂子,亭下泉荒不满池。
老衲坐来知敬客,南音犹记鬼仙诗。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作品,名为《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其三)》。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先,从“山头藤断空垂子,亭下泉荒不满池”两句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心境。山头上的树木枝叶茂密,似乎要触及天空,而亭下的泉水却因年久失修而变得荒凉,无法充满整个池塘。这两种自然元素的对比,展示了时间流逝和事物沧桑变迁的情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接着,“老衲坐来知敬客,南音犹记鬼仙诗”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文化素养和个人情感。老衲可能指的是一位修行者或是文人自称,而“坐来知敬客”表明诗人对待访客的态度,是一种恭敬与尊重。至于“南音犹记鬼仙诗”,则是在说诗人对于过去听过的南方音乐和鬼神之间的诗歌仍然记忆犹新。这里的“南音”可能指的是特定地区或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而“鬼仙诗”则更多地带有超自然和幻想色彩,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厚情感与回忆。
整首诗通过静谧的山野景象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个字词都蕴含深意,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佳作。
红粉当三五,青娥艳一双。
绮罗回锦陌,弦管入花江。
落雁惊金弹,抛杯泻玉缸。
谁知褐衣客,憔悴在书窗。
肠结愁根酒不消,新惊白发长愁苗。
主司傥许题名姓,笔下看成度海桥。
迢递三千里,西南是去程。
杜陵家已尽,蜀国客重行。
雪照巴江色,风吹栈阁声。
马嘶山稍煖,人语店初明。
旅梦心多感,孤吟气不平。
谁为李白后,为访锦官城。
终日游山困,今朝始傍河。
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
鸟语催沽酒,鱼来似听歌。
醉时眠石上,肢体自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