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禋亲举备宫悬,德并高峰峻极天。
秩视三公伊古重,名尊五岳匪今然。
会其有极神如在,允建于中道岂偏。
肸蚃愿陈心所愿,笃生申甫佐蕃宣。
明禋亲举备宫悬,德并高峰峻极天。
秩视三公伊古重,名尊五岳匪今然。
会其有极神如在,允建于中道岂偏。
肸蚃愿陈心所愿,笃生申甫佐蕃宣。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岳庙秩祀礼成有述》。诗中以岳庙祭祀为主题,表达了对崇高道德与深远历史的敬仰之情。
首句“明禋亲举备宫悬”,描绘了皇帝亲自主持祭祀活动的庄重场面,通过“明禋”(隆重的祭典)和“宫悬”(悬挂祭品或画像),展现了仪式的庄严与隆重。
接着,“德并高峰峻极天”一句,将道德品质比作高峰,寓意高尚品德如同崇山峻岭,高耸入云,象征着道德的至高无上。
“秩视三公伊古重,名尊五岳匪今然”则进一步强调了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将之与古代的三公地位相提并论,同时将岳庙的地位与五岳相提并论,表明了对岳庙的崇高尊重,并非一时之举。
“会其有极神如在,允建于中道岂偏”两句,表达了对祭祀对象的敬畏之情,认为其神灵如同在场,遵循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体现了对道德准则的坚守。
最后,“肸蚃愿陈心所愿,笃生申甫佐蕃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心意能够传达给神灵,同时也暗含了对贤臣辅佐君主,稳定国家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岳庙祭祀的描述,展现了对道德、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崇高精神的敬仰与追求。
野寺已黄昏,高轩辱过门。
交游夫岂乏,情义独能敦。
我已家声愧,君今风气存。
一官何未试,多鸡亦成屯。
诗本吾家事,经从达者论。
明知有传受,未易测渊源。
近访湖边宅,犹馀涨水痕。
如闻江上郡,欲觅隐居园。
邂逅空题句,飘零难具言。
折梅无以赠,三嗅鬓霜繁。
淅沥夜来雨,萧条林下秋。
因之忆我弟,重以思吾俦。
农工方鼎来,蚕事已告休。
得无阴寒妨,知复多寡收。
微官本为贫,中道成倦游。
洪波政稽天,险路新摧辀。
吾俦与我弟,既喜应见忧。
忧我困一箪,喜我归故丘。
付与有定分,短长宁自谋。
相期黄发保,共勉素风脩。
忆昔相从初,二十有三年。
别日更莫纪,少壮成华颠。
中间何不有,匪但岁月迁。
几寻长安居,莫访新市船。
尺书且难寄,再面端何缘。
今晨大阮来,倒屣不待前。
问君比安否,谈君语蝉连。
短发尚短褐,青箱保青毡。
吾人相从初,情与兄弟肩。
兰陵折梅赠,虞山听鸡眠。
如何一分首,遂作胡越然。
诗以道所怀,宁写宣城笺。
春风逞夭邪,烂漫吹已足。
维暮笋乃生,如乱更约束。
吾人为之寄,讵可谩弗录。
况其耿介姿,政已不可辱。
去云解箨后,为我呈新绿。
新诗急拜赐,句解先我欲。
我岂儿女曹,抚玩斯同俗。
又殊市井辈,徇利蕲尽斸。
要当去留间,明见妨意曲。
分饷可得多,但令舂脱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