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露华.玉簪秋海棠同置小瓶词以写之》
《露华.玉簪秋海棠同置小瓶词以写之》全文
清 / 厉鹗   形式: 词  词牌: 露华

楚云梦远。觅鬓底瑶肪,悄在秋苑。

素萼乍攲,遮住青鸾轻扇。

最怜付与红儿,只隔幔纱遥见。

凉飔度,嫣然笑拈,闹扫初绾。明河坠露分半。

称香浸铜瓶,胭粉零乱。几点唾壶情泪,翠襟吹溅。

倚妆静看搔头,又恐一枝敲断。

丹白想,亭亭夜深自遣。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庭院中的精致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玉簪、秋海棠与露水交织的美丽景象。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楚云梦远”、“觅鬓底瑶肪”、“素萼乍攲”、“凉飔度”等,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觅鬓底瑶肪,悄在秋苑”,开篇即以“瑶肪”(珍贵的玉石)隐喻女子的美发,巧妙地将人物与自然景物相融合,暗示着女子如同秋苑中的一抹静美。接着,“素萼乍攲,遮住青鸾轻扇”描绘了玉簪花的姿态,仿佛是轻柔的青鸾扇动着花瓣,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最怜付与红儿,只隔幔纱遥见”,这里以“红儿”象征女子,通过“遥见”的描写,表达了对女子的思念与距离感,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微妙与复杂。接下来,“凉飔度,嫣然笑拈,闹扫初绾”则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娇羞与优雅,通过“凉飔”(微风)的吹拂,使得女子的笑容更加生动,仿佛是在轻扫初绾的发髻时,不经意间展露出的温柔一笑。

“明河坠露分半。称香浸铜瓶,胭粉零乱”,这一段通过“明河坠露”(银河滴落的露珠)与“铜瓶”、“胭粉”等元素,不仅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也暗含了女子化妆的细节,展现出其精致的生活态度。

最后,“几点唾壶情泪,翠襟吹溅。倚妆静看搔头,又恐一枝敲断。丹白想,亭亭夜深自遣”,这一系列的描述,将情感推向高潮。女子在夜晚独自倚妆,思绪万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情感的细腻感受。末句“亭亭夜深自遣”,既是对女子独立姿态的赞美,也是对她内心世界丰富情感的隐喻,暗示着她在夜深人静之时,能够自我慰藉,自得其乐。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雅脱俗的艺术风格,以及作者对生活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朝代:清   字:太鸿   号:樊榭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692-1752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立秋后一日孤雁忽飞去四首·其三

本是伤弓羽,还愁罗网撄。

虽无好处去,犹自惜馀生。

梦警五更雨,身轻万里程。

似怜相聚久,连叫两三声。

(0)

听北里弹琴

招我入太古,孤琴此际闻。

林塘皆默默,水月共云云。

指外通心事,弦中绝世氛。

民生愠未解,何处觅南薰。

(0)

偶成二首·其二

有山岂无石,人自厌嵯峨。

有水能不流,人自厌风波。

所见亦由人,山水本无他。

(0)

读未央上黄岩诗有感用原韵三首·其三

良切斯民忧,岂曰邀世福。

调达佛之仇,车匿佛之仆。

见身各自殊,宁必恋空谷。

令我忆斯人,深山长痛哭。

(0)

六鱼

鸿飞不到百情疏,阻阔江山烟雾馀。

飘落尽归寒没处,暮林空见野人庐。

(0)

十二侵

琼花散丹石,掩映临江阴。

谁知枯落后,更有白云深。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