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切斯民忧,岂曰邀世福。
调达佛之仇,车匿佛之仆。
见身各自殊,宁必恋空谷。
令我忆斯人,深山长痛哭。
良切斯民忧,岂曰邀世福。
调达佛之仇,车匿佛之仆。
见身各自殊,宁必恋空谷。
令我忆斯人,深山长痛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民生深切的关注与忧虑,不以追求世俗的福祉为目标,而是站在更高的道德与精神层面,探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诗中提到“良切斯民忧”,展现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强调了超越个人利益的社会责任感。
接着,诗人通过“调达佛之仇,车匿佛之仆”的比喻,暗示了在追求某种理想或信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对立与挑战。调达是佛陀的仇敌,而车匿则是佛陀的仆人,两者虽身份不同,但都与佛陀有着密切关联,象征着在追求真理或理想时,不同角色可能面临的困境与抉择。
“见身各自殊,宁必恋空谷”一句,进一步阐述了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空谷般的理想状态,而应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价值。这里“空谷”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化的境地,强调了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最后,“令我忆斯人,深山长痛哭”表达了诗人对某位或某些人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之情,这种情感源自于对社会正义、人性光辉的向往与追求。深山作为背景,可能寓意着远离尘嚣的静谧之地,同时也是对逝去者的缅怀与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怀、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高尚人格的向往和追忆。
润逼烟纱,凉添山枕,待月帘阴竹暗。
笛语飘来,隔灯痕邻院。
怅流景,渐觉、银床玉簟疏冷,露叶霜花明烂。
照水秋魂,绕空廊谁见。镜屏中、尚识吴娘面。
无人唱、暮雨清尊畔。莫问翠冶红骄,总行云催散。
燕重来、寂寞西风馆。年华泪、锦瑟闻长叹。
但梦地、百转飙轮,触回肠欲断。
过江旧客,怅倦游、浮生误了儒冠。
西馆花飞,南桥萍老,吴城久住偏难。水天梦宽。
奈燕归、飘泊依前。
叹巢痕、阅尽东风,夕阳乔木想高寒。
京国旧居如驿,又金阊柳色,几换吟蝉。
华屋空丘,神州沈陆,苕苕此恨谁笺。夜钟到船。
认故山、愁黛连娟。感年芳、送老秋词,断云和梦看。
晴江春晓,但摇曳落花,溶溶东下。
谁送素绫千皱褶,直上画檐鸳瓦。
镜面回镫,月轮浮雪,一色飞光下。
游丝婀娜,吹来似欲相惹。
一霎汞走珠流,应有渔舟,兰棹纵横把。
迸散一天星斗乱,不觉银河西泻。
惊碎还圆,轻匀稍淡,移向荼蘼架。
日高风静,潇湘依旧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