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昔》
《感昔》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古郡峰峦拥,吾家望最奇。

水疑无去处,树少不阴时。

岘首名犹在,西州意自悲。

典刑与风景,宁复后人知。

(0)
翻译
古老的郡城被山峰环绕,我家的视野最为奇特。
水流似乎没有尽头,树木稀疏难以形成阴凉。
岘首山的名声依旧,西州的心情却充满哀伤。
典范和景色,还能被后人了解多少呢?
注释
峰峦:山峰。
拥:环绕。
吾家:我家。
望:视野。
奇:奇特。
水:水流。
疑:似乎。
无去处:没有尽头。
树少:树木稀疏。
不阴时:难以形成阴凉。
岘首:岘首山(历史地名)。
名:名声。
犹在:依旧。
西州:西州(泛指某地)。
意自悲:心情哀伤。
典刑:典范。
风景:景色。
宁:岂能。
复:再。
后人知:后人了解。
鉴赏

这首诗是由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创作,名为《感昔》。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无限哀伤。

"古郡峰峦拥,吾家望最奇。"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被连绵山峦环抱的古老郡县的景象,而诗人的家乡就在这片奇特壮丽之地。这里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情感。

"水疑无去处,树少不阴时。" 水流似乎迷失了方向,无处可去;而树木稀少,即使到了阴凉的时间也不足以带来浓荫。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困惑和孤独。

"岘首名犹在,西州意自悲。" 岘首即指山之巅,而这里是指某个著名的地方,这个地方虽然名字还在,但对于曾经繁华的西州来说,现在却只能引起无尽的哀愁。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现实状况的悲凉。

"典刑与风景,宁复后人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传统和自然风光的珍视,以及担忧这些宝贵遗产是否能够为后人所了解和珍惜。在这里,“典刑”指的是历史上的法规、制度以及文化遗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故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历史变迁时的无奈与哀伤。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是否能够被后世所了解和传承的担忧。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秦淮忆旧

记得门前柳十围,问来姓字已全非。

不知玳瑁梁间燕,竟向谁家院里归。

(0)

村中晓起二首·其二

红日在山坳,白云遮远树。

欲访隔溪人,不见溪边路。

(0)

丙午夏日归淝西故居有感

绿树阴浓绕故庐,小桥初放野芙蕖。

邻翁争集沽村酒,稚子才能读父书。

三径就荒松菊在,一官冷落友朋疏。

倦飞暂作投林鸟,待养霜翰拂太虚。

(0)

三峰台春望

杰阁临衢道,楼高足振衣。

三峰当槛出,一水抱城归。

麦浪连天白,桃溪映日绯。

砚池连笔架,相向觉氛稀。

(0)

题画二首·其二

野菊花全谢,霜林叶半残。

茅堂人独坐,未觉布袍寒。

(0)

宿白花镇

清霭香浮远,斜阳照白花。

寒蝉鸣古树,孤鹜带流霞。

山翠吞云脚,溪光吐月牙。

夜深迟不寐,乡梦怯还家。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