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一》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看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0)
注释
采药翁:指有经验的采药人,可能象征智慧或指引者。
丹青化出:用丹青艺术描绘出。
大槐宫:可能指仙境或宏伟的宫殿,象征理想之地。
眼明小阁:形容视野开阔的小楼。
嚼雪风:比喻诗歌语言清新如嚼冰雪。
雄陕右:形容华山和太华山的雄伟地位在陕西西部。
九仙:可能指传说中的仙人,象征声誉。
温、台:指温岭和台州,可能是诗人所在地或向往的地方。
翻译
依靠采药老人的指引,丹青妙笔绘出巍峨的槐宫。
在明亮的小阁楼上,烟雾缭绕,如翡翠般美丽,新诗如嚼雪般清新。
期待华山和太华山成为陕右的骄傲,九仙的名声已经超越京东。
此生我注定与寻访名山有缘,如今温岭、台州美景已落入我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游览自然风光并借此抒发情感的诗句。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开篇两句已展现了诗人在山中寻觅草本药材的场景。"采药翁"形象生动,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而“丹青化出大槐宫”则是对画家周邠绘制《雁荡山图》技艺的赞美之词,显示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深刻理解。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接下来的两句,是对诗人自身情感与艺术追求的表达。"眼明"暗示诗人的审美敏锐,而"小阁浮烟翠"则是环境描写;"齿新"指的是诗人的作品常有新的创意,"嚼雪风"则形象地表达了他咀嚼生活中的点滴,将其化为诗歌之美。

“二华行看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这两句是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回忆。"二华"指的是华山,"陕右"则是陕西地区;"九仙"可能是指某个传说中的仙人或仙境,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所处之地的神秘与高洁。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结尾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艺术创作的体悟。"此生"指的是诗人的现世生活,而"有寻山分"则是说他在探索自然与精神世界之间的联系;"已觉温"可能暗示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感,"台落手中"则是对艺术创作的掌控和自信。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山水之美,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以及他对于自然、历史和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送景修之博兴二首·其二

东海此为邻,慈航问晓津。

妖氛犹炽烈,馈饷倍艰辛。

应宿星车速,行春露冕新。

圣明今综核,慎勿厌清贫。

(0)

黄元宇起粤西右辖为寄一律以襄敏公劝驾是年举英儿诗中及之

身驰棘道独披云,一剑功成圣祖闻。

靖远当年犹赐券,高宗三载始成勋。

劳臣何靳千金宠,英物还期万石君。

况以简书开桂岭,蚤绳襄敏净南氛。

(0)

东巡纪事十一首·其三次三河

自从胡骑扰三韩,此邑那邀一日安。

敢谓灵泉能漱玉,谁云圣水可流丹。

十方援卒惊鸡犬,濒岁供边竭肺肝。

天地风尘何日净,东人翘首解征鞍。

(0)

送堪舆饶少峰归豫章

廿载南游访十洲,半肩剑履遍瀛州。

繇来世族推高第,直为亲茔下一筹。

云锁丝纶腾白鹤,江环风木卧青牛。

渭城何计迟桥梓,绿蚁尊前水驿舟。

(0)

夏仲园豆盛熟每饭不彻戏示埈儿曰朝朝一味豆尔能偶乎埈儿谢不敏解目园中为余偶者四因成四绝·其四

朝朝一味豆,岁岁两株松。

水满亭前镜,宁知鬓似松。

(0)

送姚司理以兰台应召候选·其一

少年高第抱琮璜,一曲阳春海上清。

玉简云中饶玉露,金城山下长金茎。

爽鸠法自三章肃,丹凤书来万里惊。

此去片帆飞似驶,圣朝侧席待青萍。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