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将军秦陇客,十载不归头半白。
夜闻陇水忆秦关,晓土城头听羌笛。
笛声呜咽送边愁,陇水滔滔日夜流。
壮士三千豪气尽,家人翘首望封侯。
年年虚建平边策,依旧黄沙陇水头。
玉门将军秦陇客,十载不归头半白。
夜闻陇水忆秦关,晓土城头听羌笛。
笛声呜咽送边愁,陇水滔滔日夜流。
壮士三千豪气尽,家人翘首望封侯。
年年虚建平边策,依旧黄沙陇水头。
这首《陇头吟》由明代诗人张楷所作,描绘了一位玉门将军远离家乡,十年未归的悲凉情景。诗中通过“夜闻陇水忆秦关,晓土城头听羌笛”两句,将将军的思乡之情与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交织在一起,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接着,“笛声呜咽送边愁,陇水滔滔日夜流”两句,以笛声和流水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凄凉与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哀叹。最后,“壮士三千豪气尽,家人翘首望封侯”两句,既是对将军英勇事迹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年年虚建平边策,依旧黄沙陇水头”则以历史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的无果与徒劳,以及对和平的永恒追求。
整体而言,《陇头吟》通过对一位远离家乡的将军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痛苦与牺牲,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