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出关时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海风吹瘦骨",以海风的劲吹衬托出诗人旅途的艰辛与孤独。"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点明季节和行踪,四月春寒料峭,诗人却已远离温暖的内地。
"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展现出边塞的荒凉与辽阔,沙尘弥漫,山势险峻。接下来的"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通过描绘空寂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烟稀少的感叹和对生机盎然的期盼。
"一树桃花,向人独笑",以桃花的盛开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桃花虽美,却无人欣赏。"颓垣短短,曲水弯弯",进一步渲染了破败与凄凉的氛围。"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借东风和暮春之景抒发诗人对京城繁华已逝的感慨。
"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诗人意识到自己并非特意追寻春光,而是春光无意中闯入了他的视线,但此刻春意阑珊,美景不再。"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诗人想象远方的佳人,担心她经受风雨后的憔悴。
最后,诗人表达出想要借助西来的驿使,将这份春色带给她,以慰藉她的寂寞。整首词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边塞情怀和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
三蜀最佳处,昌是海棠州。
清香燕寝闲暇,人与地风流。
十万人家寿域,六七十翁儿状,眉寿祝公侯。
谁为语廊庙,且许寇恂留。
过书云,才几日,纪千秋。
祖孙卮酒相贺,庆事袭箕裘。
自有诗书万卷,安用田园千顷,松菊足优游。
持以寿公者,梅萼半清修。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
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
不道草庐家杰,手袖伊吾长剑,驰志在楼兰。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
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故老正争看。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岘山羊叔子,江左管夷吾。
勋名掀揭宇宙,金匮侈丹书。
两载风寒卧护,一柱狂澜屹立,形势壮陪都。
功业笑儿辈,别有大规模。
看东归,游凤沼,转鸿枢。
不应廊庙人物,犹佩玉麟符。
好是茅峰仙客,更与钟山佛子,同日庆垂孤。
一饮共千岁,永永辅皇图。
风卷江湖浪,举足是羊肠。
峡山知在何处,榛莽更凄凉。
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里,雅志未能忘。
耿耿富襟抱,行计有诗囊。
溯吴头,逾楚尾,界瞿塘。
从它昵昵燕语,留不住征樯。
芳草天涯弥望,着我飞凫来去,在在可徜徉。
持此见刘表,抵掌与谈王。
幻出广寒境,罗袜净无尘。
素娥风格分明,玉骨水为神。
手揽清光盈掬,眼看山河一色,阅尽古今人。
对影且长啸,一酌瓮头春。
千万顷,琉璃色,楚天清。
庾楼袁舫何事,汨汨主和宾。
但见老蟾无恙,不管镜圆钩阙,寒暑任相更。
此夕幸无雨,何惜放颜醺。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
登车揽辔余事,何止客诸侯。
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
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苹洲。
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
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
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
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