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斸山》
《斸山》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搆屋藉地基,斸山土变石。

一年脆且黄,二年坚以碧。

曲穿枫桕根,浅带斧凿迹。

本以碍庭辟,翻为庭张壁。

崚嶒缛草秋,晻霭吐云夕。

有骨亦有韵,画法标高格。

因悟石本山,事半功倍得。

设向平壤求,撮炼终无益。

(0)
鉴赏

这首诗《斸山》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描绘了从山中开凿石材的过程,展现了对自然与人工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搆屋藉地基,斸山土变石”点明了建造房屋需要依赖大地的基础,而从山中开凿石材则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步骤。接下来,“一年脆且黄,二年坚以碧”描述了石材从脆弱的黄色变为坚硬的绿色,暗示了时间与自然的力量。

“曲穿枫桕根,浅带斧凿迹”描绘了石材在穿过枫树和桕树根部时留下的痕迹,既展示了石材的坚韧,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接着,“本以碍庭辟,翻为庭张壁”则表达了原本阻碍庭院开辟的石材,却意外成为了装饰庭院的墙壁,寓意着事物的价值可能在不同的视角下被重新发现。

“崚嶒缛草秋,晻霭吐云夕”描绘了石材在秋季草木繁茂的景象中,与晚霞云雾相映成趣的美丽画面,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主题。最后,“有骨亦有韵,画法标高格”指出石材不仅具有物质的硬度,还蕴含着艺术的韵律和美学的高度,强调了其内在价值。

“因悟石本山,事半功倍得。设向平壤求,撮炼终无益。”总结了从山中开凿石材的智慧,即在自然中寻找材料比在平地上创造材料更为高效。同时,也提醒人们不应忽视自然界的资源,而应合理利用,避免徒劳无功的努力。

整首诗通过对开凿石材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思。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旅兴·其十四

昃景无还晖,霜露凄巳繁。

松柏坐椔翳,桃李更何言。

旦夕悲风起,黄沙蔽平原。

万物尽凋落,芳华谁独存。

我愿化为鹤,不愿化为猿。

鹤鸣声闻天,猿鸣烟雨昏。

空林夜寥寂,踯躅伤精魂。

(0)

从军行

烽火塞上来,发卒备戎虏。

翩翩长安儿,力未胜弓弩。

幸蒙车骑念,出入在幕府。

风烟一朝息,归来受茅土。

番笑李将军,血战自辛苦。

(0)

傅岩操

日之将出兮,余趋乎筑之所。

杵丁丁而不息兮,汗淫淫之如雨。

日既入而始休兮,饭粗粝而不饱。

呜呼其命兮,余何辞乎此苦。

(0)

邹园十咏·其十杏坞

窈窕石径深,参差繁英满。

发采已云奇,生香殊未断。

依依午桥路,粲粲朱陈阪。

月色散疏景,时时坐横管。

(0)

春夜词

杏烟湿鬓秋千下,银蜡光寒曲屏画。

数漏闲过每睡时,月明微见堕游丝。

欲归自踏娉婷影,风动玉钗花亦冷。

屋贮娇愁锁幔纱,青丝嘶骑醉谁家。

管弦不动空台榭,梦与乌衣语中夜。

(0)

过山家

流水声中响纬车,板桥春暗树无花。

风前何处香来近,隔崦人家午焙茶。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