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东篱雨后花,呼童栽近小窗纱。
引泉灌溉滋新壤,剖竹编围护嫩芽。
自许琴樽相调笑,何须蜂蝶乱交加。
杜门不纳王弘酒,还胜柴桑处士家。
分得东篱雨后花,呼童栽近小窗纱。
引泉灌溉滋新壤,剖竹编围护嫩芽。
自许琴樽相调笑,何须蜂蝶乱交加。
杜门不纳王弘酒,还胜柴桑处士家。
这首明代诗人于谦的《秋日移菊》描绘了诗人雨后欣赏并精心照料菊花的情景。首句“分得东篱雨后花”,诗人以“东篱”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雨后的菊花更显清新脱俗。接下来,“呼童栽近小窗纱”,诗人唤来童子,将菊花移栽至靠近窗户的地方,体现了他对花草的呵护与雅致生活的情趣。
“引泉灌溉滋新壤,剖竹编围护嫩芽”,诗人亲自引泉水灌溉土壤,用竹编为菊花围栏保护嫩芽,展现出他的细心与耐心。接着,“自许琴樽相调笑”,诗人想象自己与菊花共赏,以琴声相伴,寓言般的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最后两句“杜门不纳王弘酒,还胜柴桑处士家”,诗人拒绝了权贵的邀请,宁愿独自享受这份宁静与菊花为伴的生活,流露出淡泊名利的高洁情怀,与陶渊明的“柴桑处士”形象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坚守。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移菊的细节,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君家南山有衣钵,丛桂分香老蟾窟。
从来青紫半门生,今日子孙床满笏。
尔来先生复秀出,论事观书眼如月。
岂惟传家秉赐彪,亦复生儿勔勮勃。
往时尝乘御史骢,未害霜蹄聊一蹶。
双凫古邑试牛刀,百里治声传马卒。
今年视草直金銮,云章妙手看挥发。
老夫当放一头地,有惭老骥追霜鹘。
座中三馆尽豪英,健笔纵横建安骨。
已知佳会得四并,更许深杯辞百罚。
我虽不饮愿助勇,政要青灯照华发。
但令风雨破天悭,未怕归途洗靴袜。
七夕七日人閒秋,兴来飘然鹊山游。
灵仙役鹊渡河去,白云岭上空悠悠。
手持云腴酒,与云更献酬。
云既不解饮,且可与子消百忧。
云不饮,我无愁,不愁不饮空白头。
但愿年年岁岁得相见,长看云驭织女会牵牛。
光春宫外春水生,鴽鹅飞下寒犹轻。
绿衣探使一鞭信,春风写入鸣鞘声。
龙旂晓日迎天仗,小队长围圆月样。
忽闻叠鼓一声飞,轻纹触破桃花浪。
内家最爱海东青,锦鞲掣臂翻青冥。
晴空一击雪花堕,连延十里风毛腥。
初得头鹅誇得隽,一骑星驰荐陵寝。
欢声沸入万年觞,琼毛散上千官鬓。
不才无力答阳春,羞作长杨侍从臣。
闲与老农歌帝力,欢呼一曲太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