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烟湿鬓秋千下,银蜡光寒曲屏画。
数漏闲过每睡时,月明微见堕游丝。
欲归自踏娉婷影,风动玉钗花亦冷。
屋贮娇愁锁幔纱,青丝嘶骑醉谁家。
管弦不动空台榭,梦与乌衣语中夜。
杏烟湿鬓秋千下,银蜡光寒曲屏画。
数漏闲过每睡时,月明微见堕游丝。
欲归自踏娉婷影,风动玉钗花亦冷。
屋贮娇愁锁幔纱,青丝嘶骑醉谁家。
管弦不动空台榭,梦与乌衣语中夜。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春夜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春夜画面。首句“杏烟湿鬓秋千下”,以杏花烟雾润湿了女子的发鬓,暗示了春夜的朦胧和女子的娇柔。秋千下,暗含女子轻盈的身姿和闲适的心情。
“银蜡光寒曲屏画”描绘了室内景象,银色蜡烛的光线在曲折的屏风上投下冷色调的光影,显示出夜晚的寂静和孤独。接下来,“数漏闲过每睡时”写女子在无聊中数着更漏,度过漫长的睡眠时光,透露出她的寂寞和等待。
“月明微见堕游丝”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宁静,游丝飘落,如同女子的心事随风飘散。她独自踏着月光,玉钗摇曳,花儿也似乎因冷意而显得凋零。“屋贮娇愁锁幔纱”一句,通过“娇愁”和“锁”字,表达了女子深藏的情感和被禁锢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句“梦与乌衣语中夜”,借乌衣巷的典故,写出女子在梦中与往昔的记忆或想象中的情人对话,反映出她对过去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独处的女子形象,展现了她的孤独、期待和怀旧之情。
空阔长江碍铁围,高低行树倚岩扉。
穿廊玉涧喷红旭,踊塔金轮拆翠微。
草引风轻驯虎睡,洞驱云入毒龙归。
他生莫忘灵山别,满壁人名后会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