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灵光至德,深功掩百神。
祥源应节启,福绪逐年新。
万宇承恩覆,七庙伫恭禋。
于兹申至恳,方期远庆臻。
明灵光至德,深功掩百神。
祥源应节启,福绪逐年新。
万宇承恩覆,七庙伫恭禋。
于兹申至恳,方期远庆臻。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重而隆重的祭祀活动,充满了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敬与感恩之情。诗人通过“明灵光至德,深功掩百神”一句,表达了对神灵至高无上的敬仰,以及认为神灵的恩泽广大,无所不包。接着,“祥源应节启,福绪逐年新”则写出了祈求神灵在每个时节都能给予人们吉祥和新的福祉。
“万宇承恩覆,七庙伫恭禋”一句中,“万宇”象征着广大无边的天地,而“承恩覆”则是说天子的恩泽覆盖了整个世界;“七庙”通常指的是用于祭祀祖先和重要神灵的宗庙,而“伫恭禋”则表达了祭祀时人们恭敬虔诚的心态。
最后,“于兹申至恳,方期远庆臻”中,“于兹”意味着在这个时候或场合,“申至恳”表明诗人在此刻对神灵的恳切祈求,而“方期远庆臻”则是希望这种吉庆能够长久而不衰减。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于自然与神灵恩泽的依赖与尊重。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