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三》
《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三》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境静人閒性所宜,住来遑问此何时。

江山烟雨归名邈,今古晴阴互转移。

兔径拓开迟客至,象王行处少人知。

无情也解通消息,荔子先红向北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自然和谐的画面。诗人以“境静人閒性所宜”开篇,点明了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平和相得益彰,居住于此,无需追问时间的流逝,仿佛与世隔绝,达到了心灵的自由状态。

接着,“住来遑问此何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世俗、与时间无关的生活态度。江山烟雨与晴阴的交替,象征着自然界的无常变化,同时也隐喻着人生的起伏不定,但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内心总能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

“兔径拓开迟客至,象王行处少人知”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兔径象征着一条通往内心深处的幽径,只有少数人能够寻得;象王行处则暗示了高人隐士的行踪,不为世人所熟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神秘与独特,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最后,“无情也解通消息,荔子先红向北枝”以“无情”之物——荔枝为例,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即使在“无情”的状态下,荔枝也能感知季节的变化,率先在北方的枝头绽放红色。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也寓意着即使在看似冷漠的环境中,生命依然能够感知并适应外界的变化,展现出生命的韧性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生命内在力量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题觉禅和

少见修行得似师,茅堂佛像亦随时。

禅衣衲后云藏线,夏腊高来雪印眉。

耕地诫侵连冢土,伐薪教护带巢枝。

有时问着经中事,却道山僧总不知。

(0)

陵阳送客

南楼送郢客,西郭望荆门。

凫鹄下寒渚,牛羊归远村。

兰舟倚行棹,桂酒掩馀樽。

重此一留宿,前汀烟月昏。

(0)

陕州醉赠裴四同年

凄风洛下同羁思,迟日棠阴得醉歌。

自笑与君三岁别,头衔依旧鬓丝多。

(0)

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

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

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

天回兔欲落,河旷鹊停飞。

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

(0)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金松

台岭生奇树,佳名世未知。

纤纤疑大菊,落落是松枝。

照日含金晰,笼烟淡翠滋。

勿言人去晚,犹有岁寒期。

(0)

送丁少府往唐上

因君灞陵别,故国一回看。

共食田文饭,先之梅福官。

江风转日暮,山月满潮寒。

不得同舟望,淹留岁月阑。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