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族兄各年八十馀见招游洞》
《族兄各年八十馀见招游洞》全文
唐 / 戴叔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鹤发婆娑乡里亲,相邀共看往年春。

拟将儿女归来住,且是茅山见老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ōngniánshíjiànzhāoyóudòng
táng / dàishūlún

suōxiāngqīnxiāngyāogòngkànwǎngniánchūn

jiāngérguīláizhùqiěshìmáoshānjiànlǎorén

注释
鹤发:形容人的头发已白。
婆娑:形容老年人行动迟缓。
乡里亲:家乡的亲人。
拟:打算。
儿女:子孙后代。
归来:回到家乡。
且是:尤其。
茅山:地名,这里可能指代一个有老人聚集的地方。
见老人:见到年老的人。
翻译
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在家乡走动,互相邀请一起欣赏过去的春天。
打算让子孙们回来居住,首先是因为能在茅山见到年迈的长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开篇“鹤发婆娑乡里亲”两句,通过对白发渔染、年迈乡亲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深厚的情感。随后的“相邀共看往年春”则展现了诗人与乡亲们共同回忆过往美好时光的温馨画面。

第三句“我拟将儿女归来住”,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带着子女回到故土,过上平静安逸的生活。最后一句“且是茅山见老人”中,“茅山”有可能是指特定的地点,也可能是泛指乡间田园之地。而“见老人”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乡、对年迈父母的思念和敬意。

整首诗通过平实淡雅的语言,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亲情的珍视。这种宁静致远的情怀,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内心对于超脱尘嚣、归于本真的追求。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朝代:唐   字:幼公(一作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生辰:732—789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秋夜感兴

月暗寥空一雁过,徘徊倚槛奈愁何。

天边落木随风早,塞上凉云作雪多。

芜馆歌诗惊雀鼠,高楼吹角动星河。

年来乡思无聊甚,夜夜澄江梦钓蓑。

(0)

三水道中和施星江明经韵

沿江短艇认鱼家,开遍桃花处处霞。

三水共趋江口合,一峰低让树头遮。

重凭野槛思吟侣,甫试征衫惜岁华。

谁信黄塘今夜宿,鹃声十倍客愁加。

(0)

飞云岩

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

蛮风万古吹不化,中有元气常氤氲。

造化之手信幻极,四海不作雷同文。

兹岩岂复涉世想,云将授削天磨斤。

成时莫自赞其妙,俗间巧颂徒云云。

经巢居士鸾鹤群,一丝不净落世氛。

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

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

买宅径思傍云住,下视扰攘同飞蛟。

犵童獠妇不雕琢,岁时鸡豆情殷殷。

那能龌龊走尘状,过而识悔神当欣。

儿女催人待粗了,挥手一谢云中君。

(0)

拗岭

积翠远成岭,瞻高近无路。

蚁穿方右旋,螺盘忽左顾。

层冰惨不春,亭午冻犹冱。

倚天石僵立,拂地云暗度。

溪深下闻声,竹密上防露。

三休惜双屐,一让枉百步。

平生与世拗,兹行若予悟。

江湖胡不归,戎马正多故。

(0)

悼润臣

南客相逢御水滨,言君消息共沾巾。

家逢多难生无乐,官未真除死尚贫。

欲问平安成永诀,更倾怀抱向何人。

桥西文酒淋漓地,华屋山丘迹已陈。

(0)

由秋浦至屯溪山行杂诗·其二

危冈下千仞,势峭若趋重。

篮舆苦倒悬,前颈承后踵。

临崖步始转,倚壁肩更耸。

吾身在中央,宕飏挂枝蛹。

群峰叠巨浪,碧海莽莽涌。

揽远尽众观,出险有余恐。

须臾历夷坦,轻捷快推拥。

就下抑何易,怦怦使心竦。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