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发婆娑乡里亲,相邀共看往年春。
拟将儿女归来住,且是茅山见老人。
鹤发婆娑乡里亲,相邀共看往年春。
拟将儿女归来住,且是茅山见老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开篇“鹤发婆娑乡里亲”两句,通过对白发渔染、年迈乡亲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深厚的情感。随后的“相邀共看往年春”则展现了诗人与乡亲们共同回忆过往美好时光的温馨画面。
第三句“我拟将儿女归来住”,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带着子女回到故土,过上平静安逸的生活。最后一句“且是茅山见老人”中,“茅山”有可能是指特定的地点,也可能是泛指乡间田园之地。而“见老人”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乡、对年迈父母的思念和敬意。
整首诗通过平实淡雅的语言,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亲情的珍视。这种宁静致远的情怀,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内心对于超脱尘嚣、归于本真的追求。
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
蛮风万古吹不化,中有元气常氤氲。
造化之手信幻极,四海不作雷同文。
兹岩岂复涉世想,云将授削天磨斤。
成时莫自赞其妙,俗间巧颂徒云云。
经巢居士鸾鹤群,一丝不净落世氛。
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
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
买宅径思傍云住,下视扰攘同飞蛟。
犵童獠妇不雕琢,岁时鸡豆情殷殷。
那能龌龊走尘状,过而识悔神当欣。
儿女催人待粗了,挥手一谢云中君。
危冈下千仞,势峭若趋重。
篮舆苦倒悬,前颈承后踵。
临崖步始转,倚壁肩更耸。
吾身在中央,宕飏挂枝蛹。
群峰叠巨浪,碧海莽莽涌。
揽远尽众观,出险有余恐。
须臾历夷坦,轻捷快推拥。
就下抑何易,怦怦使心竦。